第55章 “兵家”断档(5 / 6)

当这样跋扈上位的君主,对二儿子絮叨“你类我”,这可不是夸耀,而是开始防范了。

渤王显然是不懂这个道理,一直是在朝着类父的样子上发展,甚至认为和朝中掌握军权的司马等官僚们结交,是自己被宠爱的象征。

殊不知,他这样和君主父亲之间的安全距离越来越小,是禁不住一丁点“父子猜忌”风波的。

宣冲:所以即使是没有任何外来干扰,最终夺嫡成功的必然是周王。

但问题来了,即戍帝表现出顶得住九州万方,那么周王是能够顺位继承做一个太平天子。

但是现在天下有乱,且因为戍帝的一个重大决策失误,导致渤郡这边天塌一隅。连带着天下人开始对戍帝的继承人在兵事上有一定要求起来。

毕竟你老爹没做好事情,上来的儿子更一窍不通,那么四方诸侯岂不生疑?

所以周王必须要表现懂兵事,至少能对此次北方参战的各路兵家有一定号令威信。

简而言之,周王现在对各路大军统帅之间的关系,就应当像班主任对学生们一样,“我是带过你们”,和诸多兵家将领混一个实质性上下级关系。

但是越追求这种上下级关系,越容易把实际事务给办砸了。

真实缘由就是如此:

戍天历28年10月,周王刚到了大营初掌大军,妄图速见成效,以迎合朝堂上诸公对自己的赞谥之词。故,将原本稳当的大军布置,来了个头重脚轻!

武飞看了他十月份操作后咒骂:“按照兵家的专业人士来说,懂得带兵那才是多多益善,而没有这个能力,强行领军,军士越多越乱。”

大军的主营和先锋、后仓之间距离都是要有讲究的,之间传讯的人马安排,有班次的。

周王不懂这些,他上来直接调动重兵解决。

并且在十月,他最先看到的是让他不爽的刁民竟然他一来就造反,有损他贤王的美德,准备先立威。

结果周王的操作直接让大军军阵出现破绽,而这个破绽正是赵诚等的。

…断档领先只能威慑到想进步的学生…

雍鸡关中,武飞在严肃的踱步。自己这个“臭禆将”在战后花费了数倍时间,勉勉强强分析出“诸葛亮”战前布局后,心中是一阵寒意。

国泰那边的兵家可怕。如果说武飞这边是用兵事尽量堵住了一切可能犯错的漏洞,而这位则是抓住了对手(大爻阵营)上下的一切漏洞。

话说,大爻这边“将相不合”这些矛盾,就是摆在武飞面前,武飞都不敢冒险尝试。

黑潮叩关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