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荀攸来投(2 / 3)

恐地看着这一幕,狠了狠心,壮了壮胆,飞快地奔向了太史慈。

“本来想留你一命,既然如此,就送你上路吧。”

太史慈冷笑一声,手中的长枪如同灵蛇吐信,一枪就将黄巾军头目刺翻在地。

中年儒士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正眼看着太史慈,与之前胆小怕事的模样完全判若两人:“多谢小英雄相救。东莱太史慈,攸记住了。”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太史慈拱了拱手,笑道:“慈一眼就觉出先生绝非凡人,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颍川荀攸!”中年儒士笑道。

荀攸虽然身在道观,却对局势洞若观火,闻曹昂大军前来征讨黄巾军,便前去投奔。

“啊?就是那位刺董入狱的荀公达荀公?我听孔融大人经常提醒。”太史慈十分恭敬地说道。

“不错!不知北海相孔融最近可好?”太史慈淡淡地说道,当年自己在大将军何进掌权时,担任过黄门侍郎,因忠于汉室刺杀董卓而入狱,后来弃官回家。

闲来无事,自己隐居于山中。不料清静被打破,原本准备避乱于荆州,后听闻自己的侄儿荀彧在曹昂手下混得风生水起,便起了投奔的心思。

“荀公,实不相瞒!曹昂大军压境,不光是乐平郡,就连北海国的黄巾军都乱成一团。现在北海国昌邑城被管亥的黄巾军所围,遂派我前去平原国找刘备求援。”太史慈拱手说道。

“为何不找曹昂求援,舍近而求远?”荀攸接着问道,孔融绕这么多圈圈,里面肯定有文章。

“我也是听说,孔融大人一心忠于汉室,一来这青州之乱为曹昂所起,而来孔融觉得袁绍和曹操均非忠臣,均有篡夺汉室之心,所以避讳。”太史慈也毫不忌讳地说道。

“我觉得曹操是曹操,曹昂是曹昂!”荀攸见太史慈说了这么多,不由得对孔融刮目相看:“我这次就是去济南,不知能否帮孔融度过难关。”

“那就有劳先生了。我这次北上,由于前方有黄巾军阻拦,只得绕道前行,刚好路过济南,恰好护送先生一程。”太史慈见荀攸如此坦诚,便主动发出了邀请。

“那就有劳了。”荀攸拱了拱手,上了旁边一匹无主之马,在太史慈的护送之下,直插济南。

几天后,济南城。

曹昂心情愉快地在和众将讨论军情,昨天刚得到喜讯,袁绍封他为济南相。

自己空有武卫将军的头衔,之前找汉献帝要的圣旨却是封给曹操的,相当于白忙活了一场。

现在坐拥兖州青州两郡,猛将如云,实力雄厚,只需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