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毁三观的齐国国君(5 / 6)
为上古圣贤的齐桓公啊”
“”你们竟然如此糟蹋!“”
“”你们的良心何在?“”
于是方孝孺也在呼吁大家:
“不要去信一些人写的野路子的史书。”
“实际上正史中,都没有记载这种事情,《新语》记载了,那就说明司马迁并不认可。”
…………
一些喜欢齐桓公的人也坐不住了。
(博主,这个,这个《新语》真的有含金量吗?)
(我觉得用一本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史书,来判断一个人是不准确的。)
(为什么司马迁不写呢?)
陈勇呵呵一笑。
【司马迁其实也写了,但是写的比较隐晦,估计司马迁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
【但不要因为司马迁,没有写的那么清楚,就以为别人写的不算数!】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新语》这本书,他的含金量。】
【《新语》成书于什么时代呢?】
【他是刘邦吕后时期的书!】
【作者是刘邦时期的人,他也是比较出名的,这个人叫做陆贾!】
【我知道,他的知名度不如司马迁,但谁说,没有比司马迁更有分量的人提这件事呢?】
【谁跟你说了,齐桓公的黑料只是路甲一个人在记录呢?】
【不好意思,记录齐桓公丑事的人,全都是大咖!】
【随便出来一个人,都不比司马迁地位低。】
【我随便拉出一个人,你就明白他们的分量。】
【比如,战国时期的荀子。】
【荀子,都听过吧。】
【他有分量没?】
【荀子在谈论孔子的时候,就说了齐桓公这件事。】
【荀子当时批判孔子的思想不对,没有实用性,用的就是齐桓公来举例。】
【说孔子讲究的什么仁义之道,才能让君王强盛,根本就是不对的。】
【最重要的反例,就是齐桓公既不仁也不义,还对自己的姐妹们下手,私德简直败坏到了极度,但这种人仍然成为了春秋霸主,于是荀子说一个王朝的强大,与君主的是否仁德无关,主要看的是治国的能力。】
【如果你觉得荀子的分量还不够、】
那么其他人其实也说过这件事。】
【比如晏子!】
【《晏子春秋》也记录了这件事。】
【可能有人对晏子不太了解,你们可以自己搜一下,晏子这可是齐国的国相啊!】
【这就属于自家人,亲自爆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