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声东击西(2 / 4)

到的李自成之外,其余的人比他也强不了多少。

双方彼此不过半斤八两,而他的麾下有九百辽骑保底,又有朝廷提供军械,岂会有不胜之理?

钱是从李自成的手中夺来的,正是因为钱,所以才可以依照戚继光的办法去练公兵。

除了修改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之外,其余练兵的办法,陈望全都是按照戚继光所写的《练兵实纪》与《纪效新书》之中的办法来练兵。

正因为如此,如今陈望所带领的这四千余名军兵已经是有了强军的气概。

戚继光没有藏私,《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两本书中的一字一句,皆是其数十年以来的练兵心得。

只可惜……

明珠暗投……

那个昔日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偌大帝国,内里其实早已经是百孔千疮。

一切的祸根,都需要从土木堡的战败说起。

文官的势力逐渐压倒了武官,文武失衡,阴阳失和,明帝国从那时开始便逐渐的开始不可遏制的走向了下坡路。

纵使在万历的中前期,整个朝堂上下官员皆是锐意进取,显出中兴之势。

内有张居正,外有戚继光、俞大猷、麻贵、李成梁等一众名将。

上下用命,万军奋勇,清海

在那个时代……

天下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大明抗衡!

但是可惜的是,张居正死后这一切迅速的转变。

当雄心勃勃的万历终于能够亲政,想要改变一些东西之时,他却发现就算亲政,他却仍然不是一名真正的“皇帝”。

所谓“皇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顺其意则生,逆其心则死!

皇帝,便是天下的共主!

沉沦了多年的明帝国确实需要一个锐意进取,一个雄心万丈的“皇帝”。

但是很可惜……

大明的文官们并不需要一个这样的“皇帝”。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圣君”。

一个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将天下权柄尽皆交给他们的“圣君”。

土木堡之时埋下的祸根,使得万历没有办法掌控这本应该属于他的朝廷。

他能够做到最为出格的事情,便是不上朝理政……

上下不和,明争暗斗,没有一方愿意投子认负。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因此越发的不堪,越发的衰落。

然而文官的势力并没有因为万历的对抗而有多少的衰减,甚至是在其后,在天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