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步步为营(5 / 6)

外定期都还有舍粥的粥棚,也算是有一口吃的,勉强可以吊着命。

高名衡所说的话语,实在是过于敏感。

“只是什么?”

大队大队的汉中军甲兵持枪挺立,各列军阵,分守于营外,维持着场中的秩序,将营外的民众分割成一块一块小的群体。

此番募兵应征者如潮,内中的原因高名衡早已经是派人打探了清楚。

如今万民军势大,虽然小败一阵,但是仍然强劲。

不仅仅是城外正为生计烦劳的流民们心动,开封城中不少的百姓甚至也赶来参加募兵。

青山关之战,大壮国朝之声势。

“等到新兵都完成了训练,便可以分守各城,以阻碍万民军窜入各地,末将也可以率领麾下兵马从容进剿万民军主力。”

因此在陈望主动提出移营的要求之后,高名衡自然是大喜过望,对于陈望的观感也又提升了许多。

而且他们可都是知道,官兵不久之前把万民军打的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在崇祯十五年冬,清兵攻破沂水城,高名衡与妻张氏,殉国自杀。

因此在明朝的中后期,常言都是好男不当兵。

但是最终发到手的,却只有一万五千人的军饷。

“而且末将昨日派人接受军械之时,发现军械十之七八皆为残次,实不堪用。”

河南各镇兵马折损严重,别说进剿,就是防守各处要地重镇都是不足,很多地方甚至都还需要陈望分出麾下的兵马来填补。

高名衡曾向崇祯谏言,应当清正廉明,选贤任能,不必循资论俸,整顿吏治,亟严逗怯之诛,受到崇祯帝赞赏。

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造反这个词,实在是太过于恐怖。

高名衡知道内中的原因,陈望自然也是知道内中的原因。

万民军和流寇不同的一点,就是万民军并不裹挟普通的民众,不会裹挟饥民充作饥兵炮灰。

因为此前勤王大胜的原因,朝廷牵头,大肆宣扬青山关之战。

他作为河南的巡抚,如何能够让万民军就这样在河南省内的肆虐整整三月的时间。

“我军战力不足,无力进剿,只能固守,朝廷诏令末将编练新兵,便是知晓如今时局。”

明初武人的地位提升巨大,但是随着土木堡之变的爆发,武勋集团就此一蹶不振,文武失衡使得再度出现文重武轻的情况。

如今也已经是开春,或许再熬一段时日,等到朝廷开恩,不再追捕税款,他们也可以回归故乡,不要再过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

每天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