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困局(3 / 6)

难成气候,就是因为一开始走错了道路。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栋楼能够建多高,其实最重要还是最初时打下的地基。

陕西民变起于崇祯初年,那个时候明帝国的势力仍然强大,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成为流寇。

高迎祥终其一生,都想要根除麾下部众的流寇习性,想要整合七十二营,想要占据西安,占据陕西,割据一方。

但是,高迎祥失败了。

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都没有站在高迎祥的身侧。

不过,李岩却是成功了。

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亦或是人和,都站在李岩的身边。

在李岩起事之时,三边的明军在三边总督郑崇俭的带领下一路追击李自成王西北而去。

而南国明军的主力也被张献忠和罗汝才吸引,进入了东南。

李岩现阶段,取得了比起历史上李自成更大的战果。

郑州之战,杀河南巡抚李仙凤,覆灭了河南诸镇的明军。

宿州之战,阵斩保定总督杨文岳,打残了援剿保定、河北镇兵。

南国主要的军队进剿,还在追缴张献忠。

而三边的军队,也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可以入关平叛,李自成在西北的威胁还没有被解除,三边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办法调动。

陈望注视着身前不远处的舆图。

李岩如今占据徐州、宿州、兵围凤阳,长蛇首尾相连,军势已成。

要想解除凤阳之围,并非易事。

眼下这种时局,对于现在孙传庭所掌握的手牌来说,几乎是无解的困局。

陈望自己倒是有解决的办法。六十万大军说起来多,但是实际上能战者并不多。

徐州、宿州确实坚城,但是在大炮的狂轰滥炸之下,却是也坚持不了多久。

但是,眼下这样的局势,为什么要去解决……

陈望眼帘微垂,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初在河南开封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因为职责的原因,还需要顾全朝廷时局的影响,所以他必须要削减万民军的势力,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将河南纳入控制之中。

而现在陈望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

河南的军权基本上已经是被陈望掌控,借助着剿灭流寇的借口,地方的士绅大族,也基本都是清除了一片。

陈望不仅趁机收拢了大量的银钱,根除了许多反对的势力。

李岩离开了河南,对于河南造成不了多少的威胁,转而进入南直隶中。

南直隶,是东林党以及江南士族的核心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