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大幕(3 / 6)
桂所部,随后便撤离了区域,重新收缩防线。
但是眼下的情形,却是和历史上发生了极大的出入。
这一次的交锋,竟然是以明军的大胜作为收尾。
陈望眉头微蹙,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这一次松锦之战的结局开始有些扑朔迷离。
九边明军的战力其实不差,只是长期处于武备、缺饷缺乏的情况。
若是将校敢战,督抚坚决,也敢与建奴一较高低。
这一点,在历史上的遵永之战,还有贾庄之战,以及松锦之时体现了出来。
松锦前期,洪承畴率六万援军至松山,清军由济尔哈朗统领迎战明军于松山西北。
但最终的结果是,清军战败,两红旗、镶蓝旗三旗驻营之地甚至为明军所夺。
松锦的前哨战,乳峰山之战。
清军排下重兵固守乳峰山,明军仰面攻山。
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
而后数战,也都以清兵失败告终。
这样的情况,直至八月,黄台吉带病一路从沈阳急援锦州,接过了指挥权之后。
松锦的情况才发生逆转。
《左传》有一篇故事,名为曹刿论战。
其中有一句话,说明了战争之中很重要的一点。
夫战,勇气也。
明军之所以屡屡败于清军之手,原因有很多。
但是一直以来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缺乏对抗清军的勇气。
自建奴崛起以来,后金立国,再到改为清国。
大规模的交锋之中,明军几乎从未取胜。
全辽几乎处于尽丧的状态。
建奴数次入关,遍揉京畿,大肆掠夺。
甚至传出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流言。
这一传闻,更是加剧了军中和民间的恐慌。
在地方上,女真兵被形容的青面獠牙,力大无穷,更贴近于妖怪,而不是人类。
很多时候,诸镇之兵未战之前,便已经先胆怯了三分。
所以当真的与清军遭遇之后,士气很多时候直接便跌入了谷底。
而清军因为一直以来的交锋都处于上风,在面对着明军之时心理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哪怕以寡击众,也同样不坠士气。
此消彼长之下,明军又受多重的掣肘,为武备军饷所累,自然是败多胜少。
正因败多胜少,又得以不断的加深这样的印象,以致于境地每况愈下。
但是现在。
情况,已经和历史上截然不同。
“把这些时日……”
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