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缝补(4 / 6)

对于陈望,朝廷自然也同样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已经不再是开始一任督师,一任巡抚便可以节制数镇兵马的时节了。

武将的权势和地位,随着战争的持续与日俱增。

陈望和左良玉正是当初进剿之时招募降兵作为战力是潜规则,没有放到台面上来。

但是这也是各方默许的成果。

因为招募而来的降兵,投降而来的流寇们,不占兵额,就不需要发饷。

各镇的营将招募降兵充实战力,也是为了对抗流寇。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钱而惹出来的祸事。

现在,正是反噬的时候。

陈望、左良玉两人掌控多营兵马,朝廷对于他们的控制力越发的薄弱。

已经不再是一封调令,一桩命令,便能够解决的事情了。

朝廷虽有大义之名,但是一个处理不好,激起兵变……

没有人敢负这个责任……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周延儒暗自摇头,劝说道。

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

崇祯这句话,或许会在不久之后激起更大的反噬。

不过对于崇祯的愤怒,周延儒也能够理解。

国家疲敝,连番兵败,已至危急存亡之秋。

周延儒心中叹息,如今时局让人绝望。

越是了解便越是让他忧心仲仲。

周延儒想起了他请倪元璐出任官职之时,倪元璐婉拒后的回信。

信上有一句话,让周延儒记忆深刻。

若在今日,灭灶更然,先须措薪钻火。

即如一日见上,为上言者。

一及宽政,上必先责之足用。

一及宥过,上必先责之致功。

足用致功,非一日可副之责。

而天下之以宽政宥过望老先生者,似不可须臾而待也。

现在他面临的情况是灶膛的火已经完全熄灭了,想重新燃起灶火,那就得钻木取火。

宽政即减免赋税,但是皇帝会问减免赋税,粮饷如何而来。

宥过则是暂缓宽容,但是皇帝现在需要的是平寇荡奴,整顿国家。

无论是税赋的问题,还是平寇荡奴都并非是一时之功能够解决的。

如今天下疲弊,都希望着他作为首辅能够宽政宥过,让天下能够有喘息的机会。

但是实际的情况,周延儒怎么可能做到。

周延儒心中叹息,崇祯对于他的信重,对于他的恩遇,他实在是难以回报。

他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