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咱们尽人事,听天命吧(1 / 3)

大年夜,外面鞭炮声阵阵传来。

但是乾清宫却清冷异常,甚至连灯烛都没有点。

小皇帝朱允熥颓然的坐在龙椅上,身体笼罩在一团漆黑之中。

福建,浙江多地军情告急。

那些倭寇不但没有退去,反而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他想不明白,哪里来的这么多倭寇。

根据各地上报的奏折来看,倭寇数量不下十余万人。

他更想不明白,为何沿海的明军为何频频吃败仗。

为了能够快速的肃清倭寇,小皇帝特意派了跟自家有亲的长兴侯耿炳文领兵去剿灭。

自家姐姐江都公主嫁给了长兴侯的儿子耿璇,也就是当今北镇抚司的镇抚使。

有了这层关系,小皇帝朱允熥也是顾虑重重。

若非迫不得已,他绝不会启用淮西派系。

虽然是这群淮西的叔父们把他推上皇位,但是自古以来立有拥立之功的大臣都很难善终。

所谓的顾命大臣,他们的权势太大了。

新帝登基后不能不忌惮,只有彻底罢了他们的官职,削了他们的权势,甚至要了他们的命皇帝才能睡得安稳。

小皇帝也不是没想过提拔一些新人,跟淮西集团没有关系的武将前去剿灭倭寇。

可是方孝孺说了一句,彻底打消了朱允熥的这个念头。

小皇帝征询他的意见时,方孝孺淡淡的说了一句,“以盛庸之才,仅仅一个河套地区都举步维艰。”

“现如今战事横跨浙江,福建两省。若派一个没有威望的将军,又如何调的动两省军民?”

方孝孺其实这句话也有夹带私货,是在借机为其举荐的盛庸洗脱罪名。

意思是河套那战败,不怪盛庸才能不行。

而是这些地方的军队不听调遣,手底下的那些指挥使阳奉阴违所致。

小皇帝早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少年,他听出了对方的话外音。

于是他直接封耿炳文为镇海大将军,而盛庸则为其副将戴罪立功。

方孝孺则替盛庸谢恩。

就这样,长兴侯耿炳文带着五万人马奔赴浙江沿海地区。

可惜的说,耿炳文并未及时把好消息传回来。

倭寇依然在肆虐,每天求援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飞入皇宫。

这弄得小皇帝朱允熥异常烦躁,身边的人每天吓得都是大气不敢喘。

生怕一个不小心,惹到了他。

与京师皇宫这边的冷清不同,北平靠山王府异常热闹。

北平城内鞭炮烟花不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