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寒露诗会(2 / 3)

青楼本身,更像个供文人雅士、富商巨贾交流的场所。

谈诗论画、商议生意,甚至连朝堂秘闻、坊间趣谈,都能在这里听到些蛛丝马迹。

“几位爷要雅间还是大堂?”

龟奴哈着腰,“二楼雅间,有姑娘作陪,琴棋书画样样都有,一晚最低五十两;大堂喝茶,点心另算,最低五两。”

见众人犹豫了一瞬,龟奴立刻明白过来,笑道:“大堂敞亮,人多热闹,茶水点心按份算,实惠。您要是想清静,角落那张桌子正好,背靠着屏风,听曲儿也清楚。”

林川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角落那张桌子确实不错,既不惹眼,又能看清大堂动静。

便抬手道:“就在这儿吧。”

龟奴赶紧应着“好嘞”,引着几人过去,又麻利地擦了擦桌面,招呼小二。

“给这桌来壶好茶,配两碟瓜子杏仁,要新炒的!”

转身又冲林川笑,“几位爷稍等,茶水马上就到。几位爷看着面生,是打外地来的吧?正好赶上咱们太州的寒露诗会,可算来着了。”

“寒露诗会?”陆沉月怔了怔。

“是啊!”见陆沉月感兴趣,龟奴又接着说:“这诗会啊,是寒露节的老规矩。您瞧街上那些商铺,门口都摆着木牌,新写的诗作抄了往上贴,跟赶集似的。昨儿个西街绸缎庄那首’露坠梧叶响,风摇桂子香’,被十几个先生评了第一,连府衙的师爷都跑去瞧了。”

他往一旁努了努嘴。

“不光街上,咱们醉春楼也凑了热闹。有那会唱曲的姑娘,把好诗谱成调子唱,您刚进门听见的琵琶声,弹的就是前儿个得头彩的诗。街面儿上的茶馆酒楼更不必说,文人学子聚在一块儿,摇头晃脑地品诗,争论哪个句子能传得久,连挑担子的货郎都能背两句新得的佳句,沾沾风雅气呢。”

说着,他又指了指二楼临窗的位置:“您瞧楼上那几位,是太州城里有名的公子哥,正凑着趣儿吟诗作对呢。几位爷要是有兴致,也能露两手,写得好的,咱们楼里还能给抄在红纸上,挂到门口的诗牌上去,保管全太州城都能瞧见。”

陆沉月端茶的手顿了顿,转头看向林川,促狭道:“你不是读过几年书?要不……露一手?”

胡大勇正往嘴里塞着蜜饯,闻言含糊道:“大人还会写诗?我咋不知道?”

二狗也凑趣:“要是大人写一首,挂到醉春楼门口,往后咱们来太州,脸上也有光啊!”

林川刚端起茶杯,被这话呛得咳嗽两声。

话糙理不糙。

唐诗宋词谁不会啊,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