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李文忠的谢意!科举难题!(2 / 3)
,李文忠眼眶也有些发红,端起酒杯看向了朱高炽。
“炽儿,救命之恩,难以回报……”
“伯伯这话见外了。”朱高炽笑道:“您老为我大明做出的贡献还少吗?这都足以配享太庙了。”
老朱建立大明后,继承了前代以功臣配享太庙的礼制,而所谓配享太庙就是指的是大臣凭借生前的勋业,去世后得以祔祀于帝王宗庙,这对臣子而言无疑是天大的殊荣。
而老朱将大量武将列入太庙配享名单(常遇春、邓愈等人),凸显了军事功绩在王朝建立中的核心地位,形成“武功至上”的政治文化导向,因为明初文官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武将勋贵凭借配享荣誉在朝堂上拥有较大影响力,避免了文官独大的局面,使皇权能够在文武势力的相互牵制中保持主导地位。
不管怎么说,大明王朝这些开国名将,那真是一个个都盯着配享太庙这份殊荣。
李文忠大笑起来:“那都是后话了,想来舅舅也会在太庙给我留一个位置。”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大笑了起来。
推杯换盏之间,气氛很是热烈。
不一会儿,李文忠突然话锋一转,道:“老夫倒是想和你们聊聊眼下的大事——科举。乡试已然结束,这洪武十八年的会试也不远了。”
朱高炽一听,觉得有些讶然。
“乡试我看搞得挺不错,会试还有什么问题?”
“如今恢复科举,乃是大好事。”李文忠皱着眉头解释道,“可如何确保选拔出真正的贤才,却是个难题。”
“陛下如今废除荐举制,推行科举,为的就是广纳天下英才,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可科举舞弊之风屡禁不止,若是不能保证公平公正,这科举制度恐怕难以长久,也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啊。”
朱雄英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那便加重刑罚,凡发现舞弊者,严惩不贷,看谁还敢以身试法!”
李文忠闻言摇了摇头:“重刑虽能震慑一时,但终究不是治本之策。这舞弊之法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说着,他将目光转向小胖墩,“高炽,你素来聪慧,可有什么想法?”
朱高炽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要保证科举公平,需从制度和流程上着手。首先,试卷应当糊名。考试结束后,将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用纸糊住,再交给考官批阅。如此一来,考官便无法根据考生身份来评判试卷优劣,只能专注于文章本身。”
李文忠眼睛一亮,微微颔首:“有点意思,这糊名制度已经有了,从武则天开始延续至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