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银车如龙(2 / 3)
名裂啊。
工部尚书程廉,今年已经六十多岁,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有其独到之处,此时却心中戚戚。
昨晚消息传到他府上的时候,他就知道坏事了,今早衙门都没回直接来大朝会。
连给他准备的时间都没有,今天别说乌纱帽,就连脑袋可能也坐不稳了。
吏部尚书赵琦,同样心中忐忑,虽然他刚接手吏部不到两年,论罪论不到他的头上。
但是失察却是绝对少不了的。
只是前任吏部尚书,如今的尚书省右仆射想好怎么解释了吗?
赵琦、崔珏、杜秀臣,齐齐看向尚书省右仆射耿均,只见其面色发白,瑟瑟发抖,看样子还没想好说辞。
唉,恐怕朝堂又要一番清洗啊!
崔珏的政治嗅觉极其敏锐。
大朔一朝至今为止,一共经历过三次清洗,而且都是能够动摇国本的清洗。
第一次清洗发生在建隆二年,先帝清洗前朝余孽,那次京师世家减半,灭口逾万。
第二次清洗发生在建隆三十四年,北征胜利第二年,大朔黄河以北世家十不存一,死伤无数,
毕竟胜利需要背叛者的血液清洗。
第三次清洗发生在景佑三年,大名鼎鼎的大将军案,北征时留下的大将军府尾大不掉,
被景佑帝连根拔起大将一十三名,收回军权三十余万,至今仍未平反。
这次的运河案,谁也不知道会如何收尾。
不过景佑帝昨晚却是放了一个特殊的信号,或许还有转机。
崔珏如是想到。
伴君如伴虎,即便他已经身居如此高位,平时依旧战战兢兢,唯恐算漏一点。
不过帝心难测,他也有点萌生退意。
即便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众人却对皇孙恨不起来,只有深深的无力感。
崔珏甚至还有点欣赏,小小年纪就能掀起如此大案,不愧是出身皇室。
梁朝:啊?我吗?
而此时的梁朝则在小心地接受着崔氏的银两马车。
昨晚崔珏收到消息以后,第一时间便让族里备银,第二天天蒙蒙亮就大张旗鼓送到了水部司衙门。
这样做既是给各个世家信号,让其该吐就吐,别刀架在脖子上才知道后悔。
此外也是将百姓的注意力放在水部司,而不是朝堂动荡之上。
毕竟朝堂出现如此丑闻,估计要被百姓骂死,现在转移一下百姓的注意力却是无奈之选。
四万两白银
本来不到十两马车就能装下,崔氏足足出动了二十余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