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殿试(二)(2 / 3)
有特别的规定,随性发挥,但考试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可以说是这么多年的考试中,题量是最少的一次。
顾行晋看着执事官手中的题目如下。
“制策曰:昔列圣之相继大一统而驭宇,立纲陈纪,礼乐昭明,当垂衣以治。何自弗宁,少壮尽行,内骚华夏,外戍八荒,牝马胎驹于行伍,旌旗连岁于边陲。此果好杀而有此欤,抑蛮貊欲窥而若是欤。观之往事,亦甚艰矣。今欲罢乘机,绝远戍,垂衣以治,又恐蛮貊生齿之繁,不数十年后为中国患。当此之际,似乎失今可乘之机,岂不为限。今兴止未判,其于乘机绝戍,孰可孰不可,尔诸文士论之以安内外,朕将亲览焉。”
这道题一看就是皇帝亲自出的题,上来就是一篇边防军事时务策。
主要的意思就是,讨论军事行动的时机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平衡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
和会试的第一道题差不多,那道题只是针对匈奴,这道题更是直指核心。
对于军队的弊端,顾行晋自然明白,大周朝国土面积不小,周边有不少接壤的小国,都有派军士驻扎。
大周的人口数量一直上不去,抽调太多青壮年参军的话,地里的农活只能靠老弱妇孺,农业生产自然就差了。
看来这三年与匈奴的边境战事,对于百姓和大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
顾行晋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已经到了,国不可重负的阶段了。
这么类似的题能走到殿试的考生,大家都是聪明人,对皇帝的意思都猜到了。
但对他们来说,想要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有几分难度,这道题倒是对北方的考生很友好。
但是想要写的符合皇帝心意,那是真的有点难,天底下可没有两全其美的事。
顾行晋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也和孙师兄,见过几次霍将军,从他们交谈中自然是了解不少边关真实情况。
这道题不过是他会试答题,第一道的加强版。
在内心斟酌一番,皇帝是想要两全其美的方法。大周边境如今主要对手,就是匈奴,土塔。
土塔看到匈奴与大周对战的情况,也是蠢蠢欲动,不知畏惧着什么,此刻还没多大动静。
一炷香后,顾行晋才提笔,开始答题。
宣德帝出这道题,根本就没想过让这群书生,给出什么好的对策。
更多的是告诉朝堂的官员,朕养你们可不是白养的。
这群书生会的也只是书本上的知识,纸上谈兵倒是挺好的,落实到实际的话,根本就没什么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