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关中虚实(下)(1 / 3)

毕竟,现实情况是河东南部由于黄河决堤而形成的缺口尚未被堵住,汹涌的洪水持续肆虐着下游地区。

原本,这股洪水本应成为阻挡汉军北上的天然屏障,但如今却反倒成为了阻碍李渊南下关中的巨大障碍。

这一得一失之间,实在是充满了奇妙的巧合。

攻守之势的转变如此之快,快得连李渊自己都后知后觉,以至于他错失了最佳的攻入关中的时机。

假如李渊当初没有选择去建造玉壁城,而是果断地将黄河的缺口堵住,然后趁着关中与河洛地区被切断联系的有利时机,毅然决然地挥师南下。

那么,面对粮食短缺、军心士气低落的汉军,李渊想必有八成的胜算能够一路长驱直入关中。

然后与正在陈仓与皇甫嵩对峙的凉州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这样一来,便能够在瞬间将大汉这三四年来辛辛苦苦拉起的十万汉军彻底消灭。

等到消灭了汉军之后,他们再与凉州军一决高下,决出胜负。

胜者将成为关中王,而败者则会一无所有。

不过,这些与现实情况并不切实际。

李渊一旦成功占据了关中,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关中地区的破败局面。

一个破败的关中加上一个同样破败的河东,根本就不是一个并州可以负担的。

因此,李渊仍然需要从外部掠夺资源来维持他的统治。

从实际情况来看,即使李渊早就对大汉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

关中地区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供李渊以战养战。

李渊之所以敢于率领二十万大军东出,正是因为河北和中原地区有着充足的粮食供应。

可是,经历过两三年兵灾的关中,人口已经锐减到不足五十万,又哪里来的粮食呢?

并州的粮食情况令人担忧。

由于赈灾的需要,大部分粮食都被用于救助那些遭受灾难的百姓。

甚至为了节省一部分粮食来赈济灾民,李渊不得不做出派遣二十万大军东出,前往河北中原地区就食。

想要在对关中动兵,就会使得原本就紧张的粮食供应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抽出足够的粮食来支持进军关中的计划。

此外,关中地区的局势也会对李渊的计划造成了严重影响。

由于长期的兵乱,关中地区的百姓数量锐减,而幸存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世家豪强的庄客僮仆。

这意味着,如今的关中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