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于扶罗的见闻(上)(2 / 3)

然而,沿途所见却让他的心越来越凉。

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军堡宛如钢铁巨兽般矗立在道路两旁,它们坚固的城墙和严密的防御设施让人望而生畏。

于扶罗深知,要想攻破这些军堡,恐怕需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甚至可能要牺牲十万以上的匈奴士兵。

想到这里,于扶罗的心情愈发沉重,绝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意识到,只要并州地区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动荡,他们匈奴人恐怕一辈子都无法收复西河郡。

不仅如此,于扶罗的思绪还延伸到了五原郡和云中郡。

根据他所掌握的情报,李渊这位并州牧绝对不会满足于仅仅守住五原郡。

从收集到的消息来看,并州军正在源源不断地向云中郡和五原郡运送大量的粮食,这显然是在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于扶罗不禁担心,用不了多久,五原郡和云中郡的边境地区也会像西河郡一样,一座座军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而以李渊的行事风格,他绝对不会止步于五原郡,很有可能会在明年对朔方发起进攻,一举拿下河套平原。

匈奴处境越发艰难啊。

于扶罗哀叹了一声。

离开西河后,于扶罗一路向北,穿越雁门关,踏入了雁门郡的土地。

一进入这片陌生的土地,他立刻感受到了与西河郡的显著差异。

在西河郡,人们的生活似乎是以堡为单位划分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身份——军户。

这种军户制度对于于扶罗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类似的概念。

然而,当他深入了解军户制度的具体运作和作用后,于扶罗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种以军户形式占据边郡的做法,使得当地百姓几乎都成为了军人。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以耕种土地和放牧为生;一旦战争爆发,他们便会迅速拿起刀枪,驻守当地的军堡,抵御外敌的入侵。

这种制度与边地一些豪强的作风颇为相似,只不过李渊将其从豪强的手段转化为了一种军事策略,并在边郡全面推行。

如此一来,边郡实行的便是全民皆兵的制度。

于扶罗越想越觉得可怕,他甚至不敢想象,如果这些军户世世代代都为兵,不断地蚕食周围的土地和资源,那么他们匈奴人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呢?

想到这里,他对匈奴人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不过,令于扶罗稍感宽慰的是,当他真正进入雁门郡后,发现军户制度并未在这里得到实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