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永建之兴,顾熙离京(3 / 7)
。”
左汹认真行礼,旋即开口道:“下官今日前来,是有一件事关我大汉社稷。”
“特来找太傅商议。”
闻言,顾熙也是立刻严肃了起来,当即示意左雄坐下,旋即道:“伯豪直言即可。”
“太傅请看。”
左雄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将写好的奏疏取了出来。
“这是下官想呈给陛下之策。”
“但思来想去。”
“此事,应先请示太傅。”
看着左雄那认真的表情,顾熙也是有些好奇了起来,当即细细看了下去。
旋即整个人的表情顿时就是微微一变。
改制!
而且还是事关大汉最核心的制度!
——察举制。
其实这些年来,历经数代明君察举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左雄此次提出的又有不同。
首先——
便是对年龄的限制。
提倡不满四十之人不得察举,既为官,便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知识积累。
但对有茂才异行的特殊人才,则可不拘年齿。
此外——
便是这封奏疏的核心。
要求被举荐者都要先入公府应试。
儒生出身的考经学,文史出身的考文书。
即“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
公府考毕后,再由尚书省复试。
看着手中的奏折。
顾熙整个人都愣住了,无数道思绪在这一瞬间猛地炸开,眼神猛地一怔。
他仿佛是意识到了什么
甚至就连表情都有些变了。
顾熙摄政多年,有如此明显的表情变化极少!
“好啊!”
他微微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惊喜之色:“伯豪真乃大才也!”
“此策,让我茅塞顿开!”
他没有什么废话。
直接将奏疏重新还给了左雄,旋即道:“伯豪随心上奏即可。”
“届时,我定会助伯豪一臂之力。”
闻言,左雄脸上顿时便露出了喜色。
他为什么来找顾熙?
就是知道此事但凡要传出去,定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刘保虽然表现出了明君之象。
但他毕竟年龄还小。
左雄就是怕刘保一时不察,承受不住压力。
但如今顾熙点头了。
那此事便必成!
“下官,拜谢太傅。”左雄没有任何废话,认真行礼后这才离去。
顾熙仍旧坐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