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诸葛薨,顾烨起势(求月票)(3 / 8)

顾氏的出现除却改善自身之外。

不就是要一点点的弥补历史的遗憾吗?

顾易并未将步子迈的太大。

如果说现在大汉的选官制度还只是有了科举制的雏形的话,顾易只是将它提升为了刚刚形成的科举制度。

作为覆盖了大半华夏封建史的一项制度,科举制的形成到后来也有着极多的变化。

制度是需要随着时代一点点的进步。

步子迈得太大,只能得到反效果。

甚至到时候的发展都有可能直接脱离顾易的掌控,顾易可不想这样。

兖州。

——赤地千里!

常年的天灾对整个兖州的生态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若不是因为朝廷的大力赈灾,如今的兖州恐怕也彻底沦落为一片死地,再无任何生机。

虽然早就已经对兖州的灾情有了预料。

但当诸葛亮切身感到兖州之后,还是感觉到了心情的沉闷。

数年的天灾,到底让多少人倒在了这片土地之中呢?

诸葛亮也不知道。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利用好所有时间,争取快速解决掉这等惨状。

此次治水与当初顾康时所面对的情况可不同。

诸葛亮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是要设计好具体的挖掘路线,同样也好保证好施工之人的身体。

水是当前最重要的东西。

要想保证工程的顺利,就必须要考虑好这一点。

虽然此次带来的人手并不少。

但诸葛亮的性格,就注定了他还要实地考察。

在这种天气之下。

这可是一件十分遭罪的事。

足足过了近一月的时间,他才将此事彻底定下。

——决定以黄河主流为始,先铸引水渠与蓄水池,保证水源的充足。

七月末,此事正式开工。

这注定是一件能够青史留名的大事。

也正是因为顾氏的出现。

百姓们也是从一开始面对天灾的手足无措,极为提前转变成了如今这般敢于逆天改命。

诸葛亮始终都坚守在赈灾最前线。

任谁劝阻都没用。

而最关键的是,他一边在守着赈灾,同时间也在关注着大汉的朝堂。

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劳累,就不可能闲的下来。

此事注定无比艰难。

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在高温且人口密集的情况之下,就更会滋生细菌方便传播。

其实顾易这一次已经为大汉带来了很多的改良手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