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二例飞升(4 / 15)
“战争状态”是一种“常态”吗?
转化到演化史的话,“大灭绝时的环境”,就是地球的常规环境吗?
不是吧?
许多具备演化潜力的演化分支,就是因为环境剧变而灭绝。
而人类也确实失去了“稳妥的道路”。
祝心雨那一辈人——拓世者们,在这条路上走了太久太久。他们的思维方式被自己的经验所影响。
祝心雨现在在做的事情,更是朝着自毁一路冲刺。
将语言模型内化为语言机能,将检索爬虫内化为记忆机能,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着绝大多数记忆,社会关系靠着远程的人格覆面终端构建……
假设,心智的模块性确实成立,那么,是否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将每一个模块替换成“包含原有模块全部功能,同时具备更强功能”的强化模块,继而构成一个“强化的心智”?
祝心雨基于心智的模块化学说,在赛博空间里“组建”了更强大的自己。
这也就是祝心雨在掌握资源、系统权限乃至协作者全面落后于贾库布·哈特曼的前提下,依旧稳压这位人类第二二百多年的原因。
有一些侠客知晓了祝心雨门下弟子的部分状况。他们很自然的误会了,觉得阿耆尼王正朝着“非人”的方向改变,而图灵一脉则是坚持保留人性。
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贾库布·哈特曼是在通过“扮演机器”,缓慢地调整自我、现实与本能之间的矛盾。而祝心雨及其弟子们,若是不“扮演”人类,就很容易彻底迷失。
祝心雨控制着弟子们的进度。所有弟子都只允许进行她十年之前尝试的修行。这样子的话,可以一定程度上削减这种苦行对弟子们的伤害。
同时,也是避免“一整个内家门派同时心智崩溃”这样天灾一般的人祸。
但就算如此,阿零也时常错乱。他会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人类了,“自我”的内部,其实是无数运行的电子模块。
只是啊,模块论,并不是绝对正确的理论。
它甚至没有被所有研究者所接受。
模块论之所以能成为主流,是因为它是“最有用的理论”。人类曾根据模块论来发展人工智能,因为程序员们从人类对认知的研究之中,挑选了他们认为有用的理论来设计智能。
ai的技术突破为模块化理论提供了验证和拓展的实践场景。
人工智能与心智模块论互为倚助,不断发展。
但是,心智模块论用于描述人类自身的心智时,仍旧存在许多不足。
更别说以这个理论为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