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邯郸市《广平县》(3 / 7)
景平台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每到节假日,周边城市的居民纷纷前来,享受乡村的宁静与清新空气。
南阳堡镇
南阳堡镇是广平县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城镇。镇政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街道进行了升级改造,道路更加宽敞平坦,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同时,南阳堡镇积极发展旅游业,后南阳堡村作为云溪谷国际文旅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耕文化体验和田园生活感受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养心观景、休闲研学、多产融合和水木乐园等四大板块。
景区内保留了大量传统农耕设施和田园景观,游客可以参与农事活动,了解农作物种植过程;还可以参观民俗博物馆,感受当地传统文化。后南阳堡村先后荣获市级森林村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广平县旅游发展的新名片。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广平县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活。商十九代王盘庚于河南安阳建都,当时广平县一带因临近商都,且商王帝辛在曲周漳河畔设“巨桥粮仓”,并在广宗置“沙丘行宫”,使得此地成为商朝的“京郊”区域,先民在此进行采集渔猎等生产活动。
春秋时期,广平县一带先归属卫国,后被晋国纳入版图;战国时期,其归属又先后变为魏国和赵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广平县区域属于邯郸郡管辖。此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广平县的行政区划归属不断发生变化。
隋唐时期,广平县东北地区设置清漳县,西南部归属于魏郡的成安县,中部和东南部则属于武阳郡的魏县。北宋时期,广平县中部、东部、南部隶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县,北部属于河北西路洺州肥乡县。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金兵攻占宋大名府,广平县境开始成为金地。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正式设县于此,当时县境内驻军、屯粮之处众多,以县城为中心的道路向四周延伸,交通较为发达。
元朝时期,元太宗八年(1236年),广平县属中书省邢洺路;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邢洺路改名为洺磁路;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又改路名为广平路,广平县一直隶属其中 。
明朝初期,大量山西移民迁徙至广平县,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促进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广平路改为广平府,广平县归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