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邢台市《沙河市》(5 / 12)

属。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邢州升为顺德府,沙河县归其管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顺德府改为顺德路,沙河县仍在其辖区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顺德路改为顺德府,沙河县属之,且隶属于京师(北直隶)。清代,沙河县依旧属于直隶省顺德府。

民国初期,沙河县属直隶省冀南道,后来改属大名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沙河县直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沙河县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一专区。解放战争时期,仍然隶属于太行区一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沙河县归属邢台专区。1958年,沙河县并入邢台县。1961年,恢复沙河县建制,依旧属于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沙河县随之隶属。1987年,沙河县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市,仍属邢台地区。1993年,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沙河市由邢台市代管并延续至今。

三、文化脉络

沙河市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沙河享有“中国玻璃艺术之乡”的称号,其玻璃制造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代。历经千余年的发展,玻璃生产工艺不断传承与创新,从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步发展到现代机械化生产,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体系。当地的玻璃艺人将艺术与工艺巧妙融合,创作出玻璃雕刻、玻璃彩绘等艺术作品,充分展现出沙河玻璃文化的独特魅力。

沙河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方操纵皮影,同时配以当地特色唱腔和音乐来讲述故事。皮影造型精美,雕刻细致,表演生动形象,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深受群众喜爱,是沙河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沙河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沙河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和英雄事迹。例如位于柴关乡的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详细记录了抗大在沙河的办学历史,生动展示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此外,沙河市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春节期间,各地会举办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等民俗活动,热闹非凡。民间手工艺如剪纸、刺绣、面塑等,技艺精湛,作品造型生动,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旅游景点

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位于沙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