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张家口市《怀安县》(3 / 10)

,早在那个时期,就有人定居于怀安县的水沟口、水闸屯、景家湾等河谷地带。

夏朝时,怀安属于冀州域;商、周时为幽州地;春秋时属于代国领地;战国时为赵国代郡地;秦时仍属于代郡。西汉元封年间,在今柴沟堡西北和怀安的南川设置马城、夷舆两个县,并筑起城墙,从此开启了怀安县境域建置的先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于今县境旧怀安村置夷舆县。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取儒家经典“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感恩而怀安”之意,于今旧怀安村置怀安县,怀安县名一直沿用至今。从唐朝建制算起,距今将近1200年。怀安地处冀、晋、蒙交界处,恰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连接地带,处于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角逐的前沿阵地。历史上,这里长城烽火不断,金戈铁马,战事频繁。

怀安还是个移民县。早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于柳城,将降众20余万内徙于幽、并两州,这可谓是怀安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移民。明朝时,不仅将所属怀安境内的居民全部迁入居庸关里,而且实行军事卫所制,在长城沿线筑城堡,建屯村,大量移民入怀。怀安在明朝前后有18次大移民,有史可查的就有两次大移民。一次是公元1393年,修建怀安城和左卫城后,抽调南直(即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和山西官民分配到怀安屯兵驻守,组织屯田,据说左卫城的来、叶、金、樊等四大姓都属这次移民。另一次是公元1414年,为加强京城防务和发展生产,从全国各地移民怀安,多安置在洪塘河和洋河两岸。

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卫为怀安县,治城依旧。期间,怀安加强防务,注重生产,加之兵转民,兵民共同发展。到清末,全县有500个左右村庄,8万人口,达到了历史上较好的繁荣和发展阶段。

民国初沿袭清制,县名及辖地均不变。1941年5月,日伪将怀安、万全两个县合并,称为万安县,县府驻在柴沟堡,怀安城为镇。1945年8月15日,废除万安县制,怀安县第一次解放。1948年冬,怀安县第二次解放,县府驻在怀安城,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安城为城厢区在地。1951年2月,因京包铁路横穿柴沟堡并设站,怀安县城迁到柴沟堡。现代的柴沟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正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城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怀安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围棋文化影响深远,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