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张家口市《赤城县》(2 / 6)

然的交融。

(四)其他乡镇特色

雕鹗镇以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其农产品品质优良,部分产品还远销外地;龙门所镇则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庙会、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在这里十分盛行;白草镇位于赤城县东北部,畜牧业较为发达,同时凭借其独特的山区风光,逐渐发展起生态旅游产业;东卯镇与北京接壤,借助地缘优势,在商贸往来和生态旅游方面发展迅速,成为赤城县与北京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大海陀乡因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闻名,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是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和自然生态爱好者的天堂;后城镇以其壮观的四十里长嵯等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马营乡地处赤城县西北部,东邻云州乡,南接镇宁堡乡,西与崇礼区交界,北靠沽源县,区域总面积315.22平方千米,在农业种植和特色养殖方面有着自身的产业特色;镇宁堡乡则在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致力于打造宁静、和谐的乡村环境。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赤城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这片土地上便有人类活动。考古发现,境内曾出现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燕文化、汉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特征。

西汉时,这里设置女祁县,治所在今雕鹗村,并驻东部都尉。北魏设立御夷镇,唐置龙门县,辽置望云县,元升云州,当时这里是大都至上都的皇家御道。明朝时期,赤城县军事设施众多,设卫、所、堡,军事设施居宣府之首,是京畿屏蔽,县境内设2卫3所30堡,明长城现存285公里 ,敌楼、战台、烽堠近千座,常驻守军万余。清朝时改卫为县并置独石理事厅,与张家口齐名,康熙帝经此三征葛尔丹,留下诸多诗篇和动人传说。

民国初期,赤城县属直隶口北道,后属察哈尔省。解放战争时期,曾分为赤南县和赤北县两个解放区,1948年4月赤城县城解放,1949年9月恢复原名赤城县,1952年以后一直隶属于河北省。赤城县在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融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前沿,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这里的民间艺术、传统习俗、建筑风格等都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必游景点

(一)赤城温泉

赤城温泉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