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河北省《衡水市》(1 / 7)

衡水:燕赵大地上的文化与发展之城

衡水,这座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地级市,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它的东部与沧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相邻,西部接壤石家庄市,南部连接邢台市,北部与保定市和沧州市交界 ,界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总面积达8815平方公里 。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16.65万人,下辖2个市辖区(桃城区、冀州区)、1个县级市(深州市)、8个县(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地域特色的城市。

历史沿革:岁月长河中的变迁

衡水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这片土地属于燕国领地,战国时被韩国占据,秦统一后归属河北郡。在漫长岁月里,衡水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区域划分和行政归属也不断变化。西汉时期,衡水属幽州冀州刺史部,东汉时归幽州刺史部和定州管辖。这一时期,衡水的经济发展迅速,手工艺日益精进,一些小城镇逐渐兴起,展现出早期的繁荣景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衡水先后隶属于司州、洺州、幽州。这一时期,佛教传入衡水,为当地带来了文化的多元与交融,对衡水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佛寺道观的兴建也逐渐增多。

隋唐时期,是衡水历史上的辉煌阶段。隋朝设置河北道治于衡水,唐朝时衡水属河北道洺州都督府。唐代的衡水,农业与手工业齐头并进,集镇市场不断涌现,成为当时河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宋元明清时期,衡水虽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战乱侵袭,但农业和手工业仍持续发展。尤其是明清两代,衡水作为河北府深州衡水县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日益深厚,尽管经济发展偶有停滞,但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近现代以来,衡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衡水归属河北省。20世纪30年代,衡水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衡水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政治经济:区域发展的引擎

作为衡水市的政治中心,桃城区集中了市政府及各类行政机构,承担着城市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等重要职责,引领着全市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