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同市《左云县》(3 / 12)

水窑乡

水窑乡位于左云县南部山区,这里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业是乡内的重要经济支柱。除了煤炭产业,水窑乡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乡内有一些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供应周边市场。水窑乡的自然风光秀丽,山区景色迷人,有许多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吸引了一些喜欢户外运动的游客前来探险和游玩。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左云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

商、周时期,左云属冀州北部地区;春秋时,为北狄牧地;战国时期,归属赵国;秦代,隶属于雁门郡。到了汉代,开始设县,名为武州县。晋永嘉四年,这里归代国管辖。南北朝北魏时,隶桓州(今大同);北周时,地属北朔州。隋开皇元年,地属马邑郡云内县;唐贞观十四年,地属云州定襄县。五代时期,属后唐;清泰三年,燕云16州割让给契丹,左云地属辽;元代,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

明代永乐元年,置大同左卫;清雍正三年,以北西路九堡并入,改称左云县 。1949年10月,左云县划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左云县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左云县隶属于大同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左云县作为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一直是军事要塞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形成了独特的边塞文化。这里的长城、古堡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古代战争的风云变幻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同时,左云县还融合了军旅、商贸、黄河、宗教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包容、多元的文化特色。左云人既有游牧文化里的粗犷豪放,也有农耕文化中的包容厚重,在生活习俗、建筑饮食、民族宗教等各方面都独具特色 。

在左云县的历史上,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例如张连印,男,汉族,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 。他在58岁时,回到家乡左云县,这里地处塞外高原长城脚下,环境恶劣,树木成活率低,常年风沙弥漫。但他忘不了当年乡亲们的关爱,下决心改变家乡的面貌。于是,在这个“几辈人都栽不成树”的地方,他一干就是18年 。18年来,他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左云人,也成为了左云县的骄傲。

三、必游景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