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朔州市《平鲁区》(3 / 10)

条件便利。向阳堡乡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是平鲁区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近年来,向阳堡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建设了多个蔬菜大棚和果园,种植反季节蔬菜和优质水果,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12. 榆岭乡:煤炭资源丰富,是平鲁区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榆岭乡也在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通过引进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和设备,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榆岭乡还利用废弃的矿区土地,发展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溯源与文化脉络

平鲁区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

夏商西汉时期,平鲁属中陵,新朝王莽时改称遮害,东汉复称中陵,建武二十七年(51年)属定襄郡。建安二十年(215年)中陵随定襄郡西徙,隶新兴郡 。武灵王破林胡、楼烦之后,此地属赵国雁门郡所辖。

秦代,这里称武州塞地,隶属雁门郡 。

西汉时仍属中陵,历经新朝和东汉的变革。

北魏时期,平鲁为畿内地,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后,改由桓州管辖 。北齐、北周时,并入朔州,为广安郡辖 。

隋代,是鄯阳地,属马邑郡辖 。

唐代,置保大栅,会昌三年(843年),为回鹘降人居住 。

辽代,为朔、武二州北境,宁边州的东境 。金代,归鄯阳地 。

元代,割其半入武州 。

明初,称老军营,屯军驻防。成化十七年(1481年)设平虏卫,属山西行都司,驻大同府(大同市)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设井坪所(今井坪镇) 。

清雍正三年(1725年)平虏卫改为平鲁县,隶属朔平府 。

民国三年(1914年),平鲁县隶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后,平鲁城、井坪镇沦陷,大部分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成为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划为清平县、右平县、山朔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又改为平鲁县、右南县、山朔县 。此后,归属情况历经变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恢复平鲁县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鲁县归察哈尔省 。1951年县驻地由平鲁城迁驻井坪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