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忻州市《保德县》(3 / 8)
资源丰富,这里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候鸟会在这里停歇、觅食,场面十分壮观。冯家川乡的农业以种植小杂粮为主,这里的小杂粮品种繁多,营养丰富,如小米、绿豆、红豆等。冯家川乡的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当地的民歌、二人台等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常常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里唱起这些歌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土崖塔乡:位于保德县东部,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乡镇。土崖塔乡的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这里的自然风光原始而古朴,有许多未被开发的自然景观,如奇峰怪石、幽深峡谷等,吸引了众多探险爱好者前来探索。土崖塔乡的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当地的农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荞麦等农作物,同时也养殖牛、羊、猪等家畜。土崖塔乡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这里的人们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如春节期间的拜年、元宵节的闹花灯等。
- 南河沟乡:地处保德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林果业为主的乡镇。南河沟乡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果树的生长。这里种植着大量的苹果树、梨树、桃树等果树,每到水果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了果实,果香四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南河沟乡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秀丽,这里有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田园风光,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南河沟乡的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当地的社火表演、民间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丰富多彩,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保德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保德属晋国;战国时期,归赵楼烦地;秦代时,属太原郡;唐代,析岚州地;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置定羌军,当时是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因其与府州城隔黄河相望,可有效阻隔夏州李氏、府州折氏、麟州杨氏和丰州王氏这些党项族政权和辽国的联系,且这些政权多为羌族后裔建立,故取名“定羌军”,这也反映了宋代初期中央政权对西北边疆羌族的态度以及试图武力征服外族的思想 。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定羌军改为保德军。“保德”之名出自《左传·哀公七年》中“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与“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意思相近,强调城池完固需以德为上 。改名背后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景德元年,李继迁在与吐蕃人的作战中受伤身亡,宋朝免去一大患,同年辽军南下,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两国无大规模战事。宋朝或许是想借此改名,表达对和平的期许以及对德行的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