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阳泉市《平定县》(2 / 6)

,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

- 柏井镇:柏井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镇内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烽火台、古驿道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往昔的繁华与沧桑。柏井镇的传统手工艺也十分发达,如砂器制作,其砂器质地细密,光泽发亮,耐酸碱,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

- 冶西镇:冶西镇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有不错的发展。工业以煤炭、耐火材料等为主,为当地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则注重特色种植和养殖,一些农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冶西镇还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

- 石门口乡:石门口乡自然风光秀丽,山清水秀。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矿产等。石门口乡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同时,乡内也有一些小型的加工厂,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 岔口乡:岔口乡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是阳泉市重要的生态屏障。这里的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许多适合徒步旅行和户外运动的线路。岔口乡的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近年来,也在逐步发展生态旅游,开发了一些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景点。

历史的车轮:沿革与脉络中的平定

平定县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周代,平定被纳入并州疆域,起初为唐东境一部分,后在春秋时归晋国,战国时隶属赵国 。

秦代,设立上艾县,属并州太原郡,县治在今县城南20千米的张庄镇新城村。彼时的上艾县,作为秦帝国的基层行政单位,在维护地方秩序、促进经济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新城村仍留存着一些旧城遗址,如城址台,位于新城村西至西城村东约500米许之高阜地段,有土、石城墙遗迹,还能偶见残砖破瓦 ,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西汉时期,上艾县依旧保持原有建制。到了东汉,其归属发生变化,划归冀州常山国 。曹魏时期,上艾县改属乐平郡 。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上艾县改名石艾县;太平真君九年(448)曾被废除;孝明帝孝昌六年(530),又重新恢复设置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隋代,石艾县的归属几经变更,开皇三年属辽州,大业中年归并州太原郡 。唐代,武德三年归辽州,六年归属受州(州治在阳泉赛鱼),贞观八年,废受州后,石艾县又属太原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