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阳泉市《盂县》(5 / 6)

常泛滥,给人们带来灾害,于是老百姓把希望寄托于河神,祈求河神保佑平安、五谷丰登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河灯节 。据《崔氏族谱》记载,河灯节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末期,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在河灯节这一天,人们先进行传料、制作河灯,然后举行祭拜仪式,最后将点燃的河灯轻轻放入河中 。人们双手合十,默默祷告,把对平安、幸福、丰收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河灯里 。

- 牛斗虎舞蹈:一种模拟动物形体、习性的传统舞蹈,流行于盂县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以秀水镇南白村的“牛斗虎”最具代表性 。相传这种舞蹈起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它以牛虎争斗为内容,形象地刻画了老虎的凶猛威武,又颂扬了老牛忠厚倔犟、不畏强敌、英勇保护小主人的献身精神 。整个舞蹈由2人扮演牛,2人扮演虎,还有1人扮演牧童 。

- 盂县民歌:盂县民歌是当地文化的瑰宝,是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艺术形式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虽无确切的起源记载,但那质朴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却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 。盂县民歌在全县14个乡镇、500多个村庄广泛流传,按地域分为西部、北部、东部和中部四个流派 。西部的东梁、西潘,北部的上社、梁家寨、下社,东部的牛村、仙人、北下庄,中部的路家村、南娄、孙家庄,都有着独特的民歌风格 。这里的民歌现存约400至500首,像《你把良心背到脊背上》《羊肚肚手巾毛毛多》《那可怎呀》等,每一首都反映着农民的日常生活,是他们情感的寄托 。其中,《那可怎呀》以其细腻的女性情感描写,成为盂县民歌的代表作 。

舌尖盂县:特色美食之旅

盂县的美食独具风味,让人垂涎欲滴,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 过油肉:盂县的传统名菜,以猪肉为主料,搭配木耳、玉兰片等食材 。先将猪肉切片腌制,然后过油滑炒,再加入其他食材一起炒制,最后勾芡出锅 。过油肉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醋香扑鼻,口感外软里嫩,十分美味。

- 枣介糕:用黄米面和红枣制成,黄米面的软糯与红枣的香甜完美融合,口感香甜可口,营养丰富 。枣介糕是盂县人喜爱的传统美食,常作为节日或庆典时的点心。

- 抿圪斗:也叫抿曲,是用特制的抿曲床,将面抿成小鱼状的面条 。抿圪斗清香利口,鲜味扑鼻,通常搭配西红柿鸡蛋卤或者炸酱食用,面条爽滑劲道,卤汁鲜香可口 。

- 油布袋:一种油炸面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