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晋城市《泽州县》(4 / 12)
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
(十六)川底镇
川底镇地处伊候山腹地,紧邻大型国营林场,新建成的伊侯山绿道环村而过。周边环境幽美,吕祖文化蕴厚,乡风民俗淳朴,素有“天然氧吧”“世外桃源”之美称。川底镇的工业以煤炭、化工等产业为主,同时也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川底佛堂位于川底镇川底村文明街,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正殿根据建筑形式推断为金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泽州县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泽州之地属冀州之域,为帝都畿内。舜建虞朝,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地仍属冀州。夏代,十二州复合为九州,这里依旧属冀州。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36郡,在此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此后历经朝代更迭,其行政区划不断变化。唐武德元年,分置盖州、建州、泽州三州,本境分属建州、盖州,均为州治。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为泽州,本境为泽州晋城。清雍正六年,属泽州府,设本境为泽州府所辖凤台县,为泽州府府治。
民国时期,泽州府撤销,凤台县复称晋城县,属冀宁道。抗战时晋城县属太岳四专区、太行八专区。1948年10月,析晋城城关区兼置晋城市,属华北人民政府。1985年5月,为晋城市郊区,属山西省晋城市管理。1996年8月,郊区改称泽州县,属山西省晋城市管理,辖区不变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泽州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伏羲画卦等神话故事在这里流传甚广,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远古神话发生的核心区域” 。夏王迁都、孔子回车等遗迹犹存,羊肠坂、碗子城、孟良寨、北齐长城等历史遗存,古色古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泽州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州秧歌、泽州四弦书、泽州中秋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泽州秧歌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地方戏曲,曲调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泽州四弦书则是一种说唱艺术,以四弦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说唱结合,内容丰富多样。泽州中秋习俗也别具特色,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除了赏月、吃月饼外,还有拜月、放河灯等传统活动,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