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晋城市《高平市》(6 / 13)
常四喜等进步知识分子办起第一批学堂,是年,辛亥革命爆发,“放足剪辫”运动波及高平 。宣统三年,知县朱士俊用庚子赔款办起第一所县立高等学堂,校长王遁暹,学制三年 。
民国元年1月14日,数千名民众手持长矛、棍棒拥入县城,捣毁巡警局,火烧绅士郜家珍的住宅,围困县衙,迫使县令朱士俊出示免税告示。次日,造反民众分四路深入乡村,查抄焚烧各地绅士40余家,并烧毁部分学堂,因造反民众均手持干草,故称干草会运动,运动持续半月之久,逼清朝末任知县朱士俊自动离职,石宪文出任民国首任县长 。民国初年,废府州之称,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 。民国8年,“五四”运动波及高平,本县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回县进行宣传演讲,反对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号召群众抵制日货,并深入三甲、北诗、河西、野川、杜寨、杨村、沟村等地进行演讲,深受民众欢迎 。民国23年裁道后,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 。民国26年以后,高平隶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 。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归太岳区管辖 。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 。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 。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 。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3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 。1961年5月,高平人民公社复为高平县,前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 。1985年5月,撤销晋东南地区,高平归属晋城市 。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高平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此后,高平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飞速发展,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平涌现出众多杰出历史人物。比如,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在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策略,让秦军难以推进。其军事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至今仍为人称道。还有明代的毕振姬,他为官清廉,政绩卓着,在文学、理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着有《四州文献》《西河遗教》等作品,对当地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迹
(一)炎帝陵生态文化旅游区
作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这里庄严肃穆,是中华民族寻根问祖的圣地。整个景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主殿内供奉着炎帝神像,周围的壁画生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