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临汾市《安泽县》(3 / 8)
属临汾郡 。唐朝时期,岳阳县的治所又多次变动,武德元年(618年)县治移于东池堡(今古县南东池村);贞观六年(632年)迁治今古县,属晋州 。在隋唐时期,安泽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商业贸易也日益繁荣。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蓬勃发展,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在安泽地区广泛传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宋政和末年、金朝时期,安泽属平阳府 。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安泽县曾被撤销,不久后又重新恢复设置,初属平阳路,后属晋宁路 。明清时期,安泽均属平阳府管辖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安泽地区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但当地人民始终坚守着这片土地,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传统。
民国初年,岳阳县隶属河东道 。1914年6月,由于与湖南省岳阳县重名,山西省将岳阳县改名为安泽县 ,治所依旧在岳阳。1937年,安泽县划入山西省第三行政区管辖 。在抗日战争时期,安泽县成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等都曾驻扎于此 。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他们带领当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1940年,安泽县曾析置为安泽、岳阳、冀氏三县 ;1942年,安泽、岳阳二县合并仍称安泽县,治所移至义井村,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 ;1946年,冀氏县并入安泽县,治所迁至和川 。
1949年,安泽县治所移至和川,归晋南地区 。1971年6月,国务院批准组建古县,8月1日,安泽、古县分治,划安泽县西部7个公社设置古县,同时将屯留县良马公社划归安泽县 。2000年,临汾地区改名为临汾市,安泽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 ,从此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在安泽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最着名的当属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是我国战国末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礼节的基础上加入了法治的约束,是讲法律法规的先行者 。荀子一生着述颇丰,写有32篇文章,如《劝学》《天论》《性恶》等,其名言“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至今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