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运城市《绛县》(2 / 4)
处。全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主导产业为农业,蔬菜、草莓、樱桃、香菇远销省内外。大交镇历史悠久,不仅有浍河落雁、石雷石鼓等自然景观,还拥有瓜子寨、媳妇崖等优美的神话传说。
- 郝庄乡:位于绛县县城西北约20公里处,北依紫金山,西临闻喜、侯马,南凭涑水河,素有“凤凰塬”之称。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国土面积5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旱作农业乡镇。境内有裴家祠遗址、裴行俭墓等文物古迹,西郝庄村还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跑花灯”的发源地。
- 冷口乡:位于绛县东南部,地处中条山北麓。全乡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发展了核桃、花椒等经济林产业。冷口乡自然风光优美,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绛县历史悠久,是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县”。《左传》鲁襄公三十年有“绛县老人”的记载,这是先秦经典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县制具体名称。绛之命名者为春秋时晋献公,晋献公命人修筑绛城,定都于绛。至晋平公时,设立绛县,使其成为中国最早的县城之一。
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文明记忆。这里留存着众多与尧相关的传说和遗迹,见证了远古时期的文明曙光。此后,绛县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始终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十处。
历史人物
绛县人杰地灵,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晋文公重耳。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晋献公次子,文治武功卓着,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重耳在位期间,拔擢贤士,通商宽农,赏罚分明,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还留下了“清明寒食”“退避三舍”等典故。其死后葬于绛县卫庄下村西,墓冢高达30多米,千百年来香火连绵。
此外,唐代名将裴行俭也出自绛县。裴行俭精通兵法,善于用兵,曾多次率军平定边疆叛乱,为维护唐朝的稳定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还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备受赞誉。郝庄乡至今仍有裴家祠遗址、裴行俭墓等遗迹,彰显着裴氏家族曾经的荣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必游景点
- 太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坐南向北,因属阴向而得名。寺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