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辽宁省《丹东市》(7 / 12)

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 。元宵节时,丹东会举办盛大的花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大街小巷,有动物造型的花灯、人物造型的花灯,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 。人们在花灯下猜灯谜、吃元宵,热闹非凡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满族聚居地,还保留着许多满族的传统习俗。例如,满族的婚礼仪式十分隆重,有着独特的流程和讲究。新人要经过放定、迎亲、拜堂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放定即订婚,男方家会向女方家赠送如意、首饰等彩礼;迎亲当天,新郎要亲自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新娘需头戴红盖头,身着传统满族嫁衣,坐上花轿前往男方家;拜堂时,新人要行三拜九叩之礼,随后进入洞房举行“坐帐”“开脸”等仪式,寓意开启新生活。

满族的饮食习俗同样别具一格。除了前文提到的萨其马、粘豆包,满族饽饽也是一大特色。它以面粉、黄米等为原料,通过蒸、烤等方式制成,造型多样,口感丰富,既有甜味也有咸味,常作为祭祀、节庆时的供品和美食。此外,满族还喜爱食用“白肉血肠”,将新鲜的猪肉白水煮制后切片,搭配用猪血、肠衣等制成的血肠,蘸上韭菜花酱、蒜泥等佐料,肥而不腻,鲜嫩可口。在一些满族家庭的餐桌上,至今仍保留着“满汉全席”中小规模的宴席传统,各种特色菜肴摆满一桌,体现出满族热情好客的性格。

在居住方面,满族传统民居多为“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的样式。房屋一般坐北朝南,三至五间相连,最西一间称“上屋”,供奉祖先牌位,长辈居住;中间为堂屋,是做饭和出入的地方;东间为晚辈居住。屋内的万字炕围绕三面墙壁而设,既节省空间又便于取暖。烟囱建在屋外,通过烟道与炕相连,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适应了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条件。如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村落,仍能看到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这些民居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丹东的朝鲜族聚居区也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情。每年的“流头节”,朝鲜族妇女会到向东流的河里洗头沐浴,用菖蒲水梳头,以祈求健康、消灾辟邪。节日期间,人们还会制作打糕、冷面等传统美食。打糕制作时,需将蒸熟的糯米放在木槽或石臼里,用木槌反复捶打,直至米粒融合成软糯的糕团,再蘸上豆面、白糖食用,口感筋道香甜。冷面则以荞麦面为主要原料,搭配牛肉汤、泡菜、鸡蛋、黄瓜丝等佐料,清凉爽口,是朝鲜族夏季的特色美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