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锦州市《义县》(5 / 11)

春秋时期,义县地属孤竹国。战国时期,这里归属燕国辽西郡,郡治在阳乐(今义县刘龙台镇古城子沟附近) 。秦国灭燕后,此地仍为辽西郡。西汉时,在义县境内始设交黎县,为辽西郡东部都尉治所。东汉时期改为昌黎县,属辽东属国。三国曹魏时期,义县属幽州昌黎郡,郡县同治。西晋时,属平州昌黎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义县地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昌黎郡。前燕慕容廆曾在境内棘城定都,其子慕容皝也将平州(辽阳)昌黎郡治定在昌黎县(今义县) 。东晋太元五年(380年),前秦灭前燕,义县属平州昌黎郡,郡治所迁至龙城(今朝阳市境)。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建后燕,冯跋于东晋义熙五年(409年)灭后燕建北燕,都龙城,义县仍属平州昌黎郡。

南北朝时期,义县属北魏拓跋氏,属营州昌黎郡。东西魏时属东魏拓拔氏。隋代初期隶属营州,境内置燕郡(治所在义县城),后置辽西郡,郡治辽西县(今张家堡乡王民屯附近)。唐代高祖武德年间在隋燕郡旧址建燕郡守捉城,初属河北道营州,后属安东都护府。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升燕郡守捉城为军城,置镇安军。

五代前期后梁、后唐时,义县属营州的燕郡,郡治所在燕郡城(今义县城)。辽代圣宗统和八年(990年)设崇义军节度使。辽兴宗以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俘户建宜州,属中京道,宜州下辖弘政(今九道岭镇复兴堡附近)、开义(今七里河镇开州附近)二县 。金代天德三年(1151年)改宜州为义州,属北京路,下辖弘政、开义、同昌(今阜新境内)三县。元代义州属辽阳行省大宁路。明代初年,废州置卫,改义州为义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永乐八年(1410年),广宁后屯卫迁徙于义州卫城,一城有二卫。明宣德元年(1426年)都指挥使楚勇建砖城。

清代恢复义州之名。清初,为察哈尔王封地,后王叛,1675年平定后,设义州城守尉及巡检司,初隶广宁府(今北宁) 。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巡检司设知州,改属锦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改义州为义县,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废道制,直属奉天省。同年末,东北易帜,奉天省更名为辽宁省,义县属辽宁省。日伪统治初期属奉天省。民国二十三年,伪康德元年(1934年)12月实行新省制后,义县改属锦州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同月成立中共辽西地委,义县属辽西地委至年末。民国三十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