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锦州市《北镇市》(5 / 13)

畜场注重科研创新,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种畜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种畜的品质和养殖效益。同时,石山种畜场还积极发展畜牧业相关产业,如饲料加工、兽药销售等,形成了完整的畜牧业产业链。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北镇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就已有人类在此活动。唐尧时地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夏商时复属冀州 ,西周时为燕国封地,东周战国时属燕国的辽东郡。秦统一六国后,此地属辽东郡。西汉时设无虑县,并于境内置辽东郡西部都尉府,上属幽州刺史部 。东汉时,无虑县初属辽东郡,汉安帝时移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归属魏幽州昌黎郡;西晋属平州昌黎郡。

十六国时期,行政区划变动不大,慕容皝建立前燕,苻坚建立前秦,慕容垂建立后燕,境内皆属西乐县;冯跋建立的北燕亦置西乐县。南北朝时期,北魏置广郡县,东魏置营丘县,北齐置营州,北镇皆为其所辖。

隋朝,北镇初属燕郡,大业八年改燕郡为辽西郡。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封医巫闾山为北镇,并就山立祠,初称医巫闾山神祠,此为今北镇庙创建之始 。唐朝时,北镇属河北道之营州,境内置巫闾守捉城,城内屯扎地方驻军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封医巫闾山为“北镇爵广宁公”,“广宁”之名由此而来。

辽代,北镇地区备受重视,地属东京道辽阳府管辖,境内置有显、乾二州 。因辽代有三位皇帝葬于闾山,世宗葬耶律倍于医巫闾山后,因陵设州,置显州,以奉显陵,州下又设三州三县;景宗皇帝葬于闾山后,圣宗皇帝又于乾亨四年增设乾州,统辖一州四县 。

金代于天会元年升辽显州为广宁府,下设闾阳、望平、广宁、钟秀四县。元代设广宁府路,下辖广宁、望平、闾阳三县。

明代是北镇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广宁成为明代在东北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是管理东北女真人的基地,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东北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繁华城镇 。当时广宁设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现在省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 。明朝在东北设大宁都司、奴尔干都司、辽东都司,在这三个都司之上,设置总管辽东地方的最高军政机构——镇东堂,就设在广宁镇城内 。镇守辽东的总兵官李成梁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明廷为旌表其功,万历三年(1575年)加封太子太保,万历五年封宁远伯,万历八年,在广宁城内建石坊 。

清康熙三年(16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