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锦州市《凌河区》(3 / 8)
辖地成为锦州市的一部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1日,伪锦州市公署将锦州市的1街4郊村划为12个区,凌河区辖地中有向阳、正阳、协和、关东、紫明等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凌河区的经济和文化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凌河区人民从未放弃抵抗。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锦州市工委派工作队接管伪满各区事务所。然而,11月26日国民党军队占据锦州。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4日,国民党在原锦州市公署办公楼成立锦州市政府。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国民党守军发动总攻,境内国民党守军全面溃败,退守老城,凌河区辖地获得解放,从此迎来了新的发展篇章。
1949年1月,辽西省政府成立,5月,全市调整为7个区,凌河区辖地分属于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1954年5月21日,第三区街道调整,撤销了八家子街,原该街所辖解放路以南区划入龙江街道、解放路以北地区划入锦铁街道;将榴花街道所辖的铁新居民委员会、小马家洼子居民委员会划入铁北区。街道调整后,第三区共辖龙江、锦铁、菊园、榴花4个街道。1956年1月,城区区划调整,铁北区所辖的正大、劳保、铁新等3个行政街并入锦铁区,同时,各街公所一律改称街道办事处。1958年9月16日菊园街道合并于锦铁街道、劳保街道合并于正大街道。1959年3月,锦州市城区行政规划调整,锦华区撤销,原属锦华区的中央大街以东区域划入锦铁区。1959年4月1日,锦铁区更名为凌河区,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凌河区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在战争年代,许多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这里英勇战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凌河人,成为凌河区人民心中的精神支柱。在文化领域,凌河区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这里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剪纸、刺绣、面塑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凝聚着凌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凌河区的传统戏曲也颇具特色,辽西二人转在这里广为流传,演员们用幽默诙谐的表演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唱腔,为人们带来欢乐和艺术享受。
必游景点: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位于凌河区北京路5段1号,是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辽沈战役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军事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室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