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吉林省《白城市》(1 / 6)

在吉林省的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与科尔沁草原东部的交汇之处,有一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城市——白城。这座城市总面积达.73平方千米,截至目前,辖一区(洮北区)、两县(通榆县、镇赉县) ,代管两市(洮南市、大安市)。白城不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且发展态势良好的城市。

历史脉络:岁月沉淀的记忆

白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晚期,那时这片土地上就已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商周至秦时期,这里是东胡游牧之地,游牧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辽代时,白城境内设立长春州,州治位于现今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城四家子古城。这座古城见证了当时的繁华,也成为研究辽代历史的重要遗迹。从建筑布局到出土文物,都为我们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让后人得以一窥辽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蒙元时期,白城先属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封地,后归辽阳行省泰宁路、泰宁府管辖,治所依旧在城四家子古城。元朝的统治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蒙古族的文化与当地原有的文化相互交融,在语言、艺术、生活习俗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明朝时期,白城隶属奴尔干都司所辖泰宁卫,见证了明王朝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与经营。到了清朝,此地属蒙古科尔沁部,蒙古族文化进一步发展,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传承。

民国时期,白城的归属历经多次变动,先后隶属奉天省洮昌道和黑龙江省龙江道、伪龙江省。1945年东北光复后,白城隶属嫩江省。不同时期的政权更迭,让白城融合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民族在白城繁衍生息,游牧文化与其他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如今,白城现有馆藏文物4.5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20余件,文物资料10万余件。这些文物承载着白城的历史记忆,是研究这座城市发展脉络的珍贵资料。

区域特色:平原与草原的交融

独特的地理位置

白城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处于吉、黑、蒙三省(区)交界处 ,东南部与松原市相连,西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部、东北部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这样的地理位置,使白城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入关的必经之地。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的第四条欧亚大陆桥主要枢纽城市之一 ,也是国家长吉图战略 “西进”重要载体区、哈长城市群辐射带动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