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两朝冠剑恨谯周(42k)(4 / 5)
结果更离谱的来了。
除昭烈庙、昭烈像跟刘禅这个天子外,整座成都居然无一座屋宅、一名百姓因地震而有所毁伤!
纵是刘禅再怎么有所准备,这时都有些遭不住了。
自己这穿越者的任务,难道不是北伐东征,一统河山吗?
自己这天子要做的,难道不是御驾亲征,率赵子龙冲进曹营再杀他个七进七出,或于两军阵前大手一挥便龙纛前压,君直向北吗?
怎么现在什么事都还没干呢,就已经完全出离历史线了?!
宣室之中,半晌无话。
刘禅只能再次缓了缓心神,继续询问琬允二人:
昨日天地异象后,公卿与府僚关于“亡国之象”、“天命在谁”之辩究竟如何?
琬允二人再无所隐,亦无所讳,将公卿大臣大逆不道之语及相府幕僚辩驳之说一一道来。
什么『望帝失蜀』,什么『妖鸟摄魄』,什么『代汉者当途高,高者巍也,巍者魏也』之类的谶纬之说且不提了。
相府幕僚与他们论辩,说伪魏一边悲天悯人说着『百姓面有饥色,衣或短褐不完,罪皆在孤』,一边锲而不舍地对屯田民课以重税。
而丞相兴修水利,教民耕植,抑制兼并,轻徭薄赋,治蜀不过数年,百姓衣食蓄积过于桓灵之时。
大儒们就说,曹魏当年行屯田之策活民无数,若无此策,怕是那些屯田民早成一堆白骨,此时怕也没有机会面有饥色,衣不蔽体吧?
至于葛氏治蜀,若是早日四海归一,以葛氏之能为王者所用,岂非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相府幕僚与他们论辩,说伪魏废征兵、募兵而建“士家”,使战士儿郎子孙永沦士籍。
又设错役之制,以战士家小为人质,使战士与至亲天各一方,数年不得相见,若有降逃,则满门株连。
于是伪魏四境无不以士家为贱,而士家亦自贱自恨,不乐永世为兵,以至生子不举、直接溺毙者十之一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长此以往,伪魏岂有不亡之理?
大儒们就说,自古乱世皆用重法,曹魏这套“士家”,及配套的“错役”之制不过是权宜之计。
再者,难道这制度没有对那些兵痞起到约束作用?难道这制度没有保护百姓不受兵祸之苦?
君不见魏武北灭袁氏?
君不见魏武檄定中原?
君不见魏武一统江北?
不统一,何来百姓乐业安居?
你刘氏以仁义道德自饰,结果还不是蹿匿巴蜀?
既无能一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