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1 / 5)

天水。

冀县。

该县是天水郡治,地形开阔,东西长八十里,南北最宽十里,最窄也有五六里。

中间渭水横穿而过,是整个凉拢地区少有的、也是面积最大的农耕区。

此时的北方,多以粟米为主粮,一是耐旱性强,二是需水量低,三是去皮简单,最后则是更易储存,适合作为军粮。

但陇右高寒,粟米产量反倒不如小麦,于是难以去皮的小麦虽难以下咽,就连底层百姓都嫌弃,却也成为了陇右的主要作物。

汉军初到天水时才二月,去岁种下的冬小麦刚刚返青。

而此时已是四月,到了小麦的扬花期,再过一月,便要灌浆成熟。

陇右魏军本就缺少存粮,属于刚好能自给自足的境况,郭淮是没有决心坚壁清野的。

一旦坚壁清野,到时率先缺粮的反而是他们自己。

再者本地麦田大多为豪强所有,一旦坚壁清野,陇右豪强可不是中原那群任人宰割的小地主。

这些也是丞相北伐出兵时候就考虑到的因素了。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因粮于敌,是比奇谋妙计更稳妥也更有效的计策。

之前因马谡败走街亭而如鸟兽散的陇右豪强,在得知大汉天子御驾亲征斩曹真,而决定陇右命脉的街亭再度为大汉攻占之后,开始犹犹豫豫,没有选择主动来投。

但这一次,却不再是担忧大汉无法夺下陇右,而更多是担忧大汉会怪罪于他们先前的“背叛”。

好在丞相并未选择追究,而是主动遣使往各处坞堡劝慰,希望他们能继续共赞王业。

这些豪强彼时虽四散奔走,却也是情有可原的无可奈何。

而一开始响应大汉时赞助的六万多石粮食,运粮船只四百余艘,更是使得大汉从二月到四月没怎么消耗汉中运来的粮食。

毕竟本来出征就带一月之粮,陇右本地获粮六万石,刚好又能撑大军一月支用,相当于节省汉中存粮三十万石了。

天水冀县一旦夺下,其余各县必然是传檄而定,人心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还须以招抚为主。

到时候五月麦收,归附的陇右豪强又能贡献出几万石粮。

而大汉的招抚一到,果然又有许多豪强前来共襄王业,四千多自带粮草甲兵的部曲来给大汉造声势,在南安阻止凉州人马来援。

三万大汉将士则把冀县东西南三面围住,只留北面缺口。

既是围三阙一,给城中守军弃城而逃的机会,也因此城颇大,三万汉军并不能实现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