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开战(1 / 6)
休整两个时辰后,司马懿率领州泰、孙礼、王观、魏平诸将弃了长安直向灞陵。
出发时仍是星夜,待与王昶于灞陵会师时,已是破晓时分,而这一日是大魏太和二年,汉建兴六年,五月十二。
司马懿将防务交给王昶,并命其人率正卒三万,民夫辅卒三万沿着漕渠南侧东移,一直移到骊山台地西南角边缘,凭山立寨。
灞陵距新丰仍四十里,司马懿的魏军作为此番决战的进攻方,显然不可能从这里出发去进攻汉军,中间还需要一块跳板。
待王昶离去,又叫来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吩咐了几句后,便来到城头的角楼中睡起觉来。
一觉醒来,已是正午时分。
尽管床榻一旁随侍的两名婢女不断挥舞蒲扇,扇风送凉,但就连拂来的风都带着种黏稠之感,让司马懿有些难以忍受。
此刻已是真真正正的盛夏,四面环山的关中已化作炽热的火炉。
而渭水、灞水、漕渠之类的水系附近更加灼人,简直跟湿热的襄樊一般无二。
司马懿自角楼推门而出,灼热的空气立时在他眼前扭曲蒸腾。
凝目往东方远眺,十几里外的骊山山脚,大魏的营寨已赫然矗立,明明是静止之物,在热浪的包裹中却有种摇曳之感。
原本游弋在骊山附近的蜀军骑兵此刻已杳无踪迹。
其子司马师很快来报,说一个时辰前,附逆的南匈奴骑兵见王昶诸将欲往骊山立寨,便带了近千骑前来骚扰袭击。
最后被王昶诱敌深入,设伏消灭了两百余骑,再之后,蜀军骑兵就全部往新丰去了。
“我大魏连番败军,今日总算获一场小胜。
“不过由此也能看出,蜀寇连番取胜,确已有骄纵轻敌之意。
“否则怎可能轻易中了王扬烈的诱敌之策?”
司马昭说此话时,不知为何有种如释重负之感。
自打蜀军入寇以来,除了街亭之战张郃侥幸赢了一场外,大魏就罕有胜绩了。
唯一赢的一场,大概就是他父亲前几日派州泰他们夺了蜀军在芦苇荡西的两座营寨。
但那场小胜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毌丘俭所守坚营如同纸糊般,被诸葛亮一夜攻破。
再随之而来的,就是王昶的灞陵防线不到半夜就被突破,再后面就是蜀军兵临新丰了。
所以那场所谓的小胜,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根本就是中了诸葛亮的毒计,非但不是胜利,反而是后续一连串失败的根源所在。
而昨夜他父亲司马懿亲临前线搞了次强袭,本以为必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