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潼关(2 / 6)
守的一个多月里,尽职尽责,礼贤下羌,与安定羌建立了不错的情谊,所谓绥抚得宜,羌汉渐洽。
那羌人哨官与赵统热络一番,待赵统道明目的后,便迅速放行,不再多问。
刘禅见此情状,既心悦于赵统招抚得宜,又有些无奈地示意赵统拿出宗预签下的过所牒文。
赵统这才一愕,察觉到不论是他还是那唤作黑罴的羌勇,都没有完全照规矩行事。
出示牒文后,天子先行离去。
赵统留下来训诫那唤作黑罴的羌人一番。
见那黑罴连连称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赵统才离开哨所追上天子,在马背上对着天子请罪。
刘禅也没有抓着这点小问题不放的意思,所谓有过改之。
说到底还是羌人懒散惯了,一时半会难以养成事事循矩的习惯。
但至少没有疏于职守,还知道主动上前盘问,更别提竟还看得懂过所文牒上的汉字。
对于羌人来说,也称得上难能可贵了,亦可见中上层的羌人精英确有融入汉文化圈的意愿。
这是好事。
给他们一点时间。
沿着漕渠之畔的驰道东奔七八里,一直与渭水并行的漕渠,终于汇入渭水当中。
而到了此时,原本南北宽阔十余二十里的华阴平原骤然收窄。
北面的渭水与南面拔地而起的黄土台塬相夹,夹出了一条入口处宽一二里,最后渐渐收窄至仅有三四步的狭窄走廊。
这就是潼关的入口了。
潼关不是一座简单矗立在险要隘口处的关城,而是一整套立体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至极。
从刘禅所在的入口走进去,大约三四里就遇到一堵黄土绝壁。
再往南一转,便是蜿蜒曲折,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过,却长达六七里的深沟。
深沟唤作禁沟,沟上就是几十丈高的黄土台地。
潼关的核心,就建立在这座名为麟趾塬的台地上。
台地北连黄河,南接秦岭,辎重粮草东来西往,只能进入一侧深沟,爬上麟趾塬,再翻下塬,从另一侧深沟出来。
台地四周边缘处,则像城池一般围了二三丈高的土墙,各险要处共筑土堡十几座。
这是曹操在建安年间,为了抵御关中的马、韩联盟构建的防御体系。
其守御能力,可以说比古秦那座函谷关也不遑多让。
只要内部不出意外,确实不是人力能够攻下的。
但由于旬日前,赵云、魏延所统汉军衔尾直追,追到了设立在禁沟中间的关城下,所以禁沟以西的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