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勿以善小而不为(2 / 7)
随他下乡体察民情的县卒出发时就带来了十几把锄头,此刻已经在吭哧吭哧掘土填埋了。
“即使把整条沟渠全部填埋,只要不能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他们就还会去寻找新的沟渠。”刘禅凝视着渐渐被黄土埋没的沟渠言道。
陈祗连连点头:
“陛下,两宜里在籍民户不过二十余户,一百余口。
“整个临晋县,在籍民户也不过八百余户,三千余口。
“临晋收复后,县内的豪强大宗共献粮八千余石。
“臣准备开临晋府库,拿出些粮食来赈济百姓,解一解燃眉之急。”
刘禅轻轻点头,开仓赈济他没什么异议,百姓都已经活不下去了,糊口的粮食对他们来说,确实比什么长远之计更加重要。
“整个临晋,在籍户口只有八百余户吗?”这个夸张的数字,着实有些出乎了刘禅的意料,因为与他见到情况有些相悖。
陈祗朝四野一望,叹气道:
“陛下应该也看到了,周围田地里耕作的百姓,数量恐怕都不止二三百人。
“但这些人大多都不是编户,而是隐于豪强大宗庄园坞堡里的佃农田隶。
“蜀中隐户大约三四成,但到了关中,恐怕七八成不止。
“而且…曹魏治下,是没有这些豪强大宗的户口田亩资料的,只是粗暴地约定每宗每年交多少税粮。
“伪魏的临晋县长,命本地大宗豪强负责征收在籍百姓的租税,摊派徭役也是如此。
“臣查阅简牍,发现临晋一开始仍有民户两千余户,但到了如今,有一千多户被划为了逃户,唯剩八百余户在籍。
“而曹魏征收的粮草又是定额,所以这在籍的八百余户,便承担了两千多户的赋税与徭役。”
刘禅闻言默然。
关中的情况,已经类似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宗主督护制了。
不愿南渡的衣冠世族与豪强大宗通过作坞自保的方式,成为坞主或壁帅,统辖宗族、部曲,控制坞壁武装与当地政府谈判。
依附其坞堡、坞壁内的民户往往数百上千家。
而所谓“宗主督护制”,就是朝廷承认豪强大宗为宗主,赋予其督护辖内百姓的行政职能,使之成为国家基层治理的组成部分。
曹魏在关中治理能力如此之差,就是曹魏无力改变关中的现状,不得不对关中豪强大宗进行妥协,承认这些豪强大宗的既有利益为合法,让他们督护百姓。
积极意义是有的,至少搁置了关中豪强与曹魏政权间的矛盾,维护了基层的治安,使关中在名义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