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勿以善小而不为(5 / 7)
作的效率,也毫无疑问地比这群用石制、木制农具的百姓要高上许多。
何也?
因为大汉保证了粮种、农具的供应,保证了俘虏每日的口粮,农具每日能损坏数百把,但是五丈塬上的铁匠马上就能将之修好。
临晋百姓是不知道去购买一把铁锄就能多耕几亩地,产出的价值远比一把铁锄高得多吗?
据他调查,非是如此。
是他们能够购买到的铁制农具质量多奇差无比,有些差的,甚至耕不了一亩地就断了。
百姓没得选择,没钱、也没处修理,反倒显得石制、木制农具更加好用了,至少这些简单粗糙的农具,他们可以自行打磨,坏了再打,除了时间外,几乎没有成本。
而他们的时间是最不值钱的。
就在陈祗思绪发散之时,天子的声音再次将他拉回现实,将漂浮的眼神再度聚回天子身上,只见天子神色严肃又认真。
“临晋在籍户口不过八百。
“若能将这八百余户,按距离远近聚在一起,分设三四个农庄,朝廷集中赈济口粮、粮种、铁锄及龙骨水车等农具。
“每个农庄设一典农官,遣十余典农吏,再建一铁坊集中生产修理农具,以专人向他们集中教授代田、轮作、沤肥之法。
“一年内,朝廷会有所损失。
“到了第二年,百姓便能自立。
“第三年,百姓大概就已经能自给自足,有些存粮,能够抵御一定的风险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朕以为这些手段,大概要比免除他们几年赋税徭役要更好一些。
“而大汉现在的付出,将来会得到几倍、十几倍的回报。
“所谓的休养生息,难道非得是黄老之术,无为而治,而不能是朝廷主动干预吗?”
枣祗为曹操提出屯田之法,曹操一开始也不敢用。
而曹魏明明已经有屯田之法,到邓艾再度提出淮南屯田,同样能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就是因为此法与当下人们的观念产生了碰撞,天下人普遍认为政府不当过多干涉百姓。
文景之治的仓廪丰足与武帝时期的户口减半,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最佳的正反例证。
陈祗沉默思索少顷,连连点头:
“陛下所言是极。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陛下今为百姓计之深远,真可谓百姓……”
“好了,不用说这些奉承话,朕不爱听,今天也没心情听,我们就说实际的。”刘禅打断了陈祗的马屁。
陈祗神色有些尴尬,但还是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