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汉相(5 / 6)

乃是对德望长者的尊称,在座族老无有官身,唯凭其年齿德行,丞相谦辞敬称一番,也算是给足了他们面子。

坐于上首的曹魏降人,大书法家韦诞当即站起身来,有些没有节操地接住了丞相的话头:

“丞相这是哪里的话。

“凭益州一州之地,百万之民,抗击曹魏九州之土,千万之众,非有经天纬地之才不能为。

“至于统率三军,挥师北伐,协天子克复关中,还于旧都,非有包举宇内之略不能成。

“真可谓允文允武,出将入相,纵前汉萧张不能过也。

“而关中新复,国事纷繁,丞相日理万机,犹拨冗设宴,于我等已是莫大恩荣。

“且筵席本就设在今日,我等提前来到长安,本就叨扰唐突,何敢谈什么海涵?”

见韦诞一个曹魏二千石都这么没有节操,其他在曹魏没有官身的关中世族大宗族老就更加无所顾忌,紧跟其后对丞相说起了类似的奉承话。

他们对丞相毕竟还不了解,族中又不知多少代都没有担任过什么三公九卿或二千石大官了,可以用没见过世面来形容,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应付这位大汉丞相。

丞相对这些奉承话笑而不语,不置可否,来到正席上从容坐下,府中下人便将一些并不复杂又不失礼的酒肉饭菜果蔬呈了上来。

一番觥筹交错,酒足饭饱。

丞相于座中笑曰:

“诸公久居京兆,德泽桑梓。

“大汉此番能克复关中,重光旧都,实赖诸公明达,未生枝节。

“此功不可埋没,亮代天子,再谢诸公了。”

听得丞相此言,座中诸人刚刚因为这筵席酒肉而有所缓和的情绪,再度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毕竟除了苏氏外,其余诸家基本都称得上是墙头草。

丞相说他们未生枝节,确实是没有说错。

至于功不可没…那就见仁见智了。

但汉相此语,似乎…从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他们关中地头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一味打压矮化他们。

言外之意,大汉今日邀请他们至此宴饮,就是给他们一个跟大汉合作的机会。

果不其然,唯见丞相继续道:

“关中苦战之地,疮痍未复,亟需休养生息,朝廷所愿者,唯安定与恢复四字而已。

“陛下付亮以兴复之责。

“亮以弱才,力有不堪。

“而诸公久居京兆,德泽桑梓。

“乃关中柱石,熟知民情地理。

“若朝廷能借诸公之智,得诸族之力,同心戮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