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家祭无忘告乃翁(2 / 6)

后同样命侍婢取来一物,亲手递给黄夫人:“夫人,这是我闲时给瞻儿织的衣服,夫人回去看看合不合体。”

黄夫人接过后展开比划,笑道:

“自是合体的,殿下有心了,臣妇替瞻儿谢殿下赏赐。”

不多时,太后便同一众大臣之妇一起,向丞相夫人传授起了她们的育儿经。

丞相荷国家之重,却一直到四十六岁才与黄夫人得一亲子,也就是他为天子写下出师表那一年。

丞相离开成都时,夫人之孕尚不足七月,他甚至来不及亲眼看到那唤作瞻儿的孩子出生,就已经往汉中筹备北伐之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字从别人口中说出,或许会有人认为不过是套话虚辞。

于丞相却万万不然。

太后、皇后、赵夫人等人看着丞相为国家呕心沥血,甚至老来得子都顾不得自己的孩子,便也就将对丞相之敬全部化作对其血脉之爱。

谁能比诸葛瞻更受宠?怕也只有将来天子的皇嗣了。

随着太后及一众重臣的夫人们慷慨地向丞相夫人传授育儿经,殿内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皇后与王贵人也在一旁认真地听着,记着。

话说天子至今无嗣,宫中一众妃嫔也还没有人有过育儿的经验。

天色慢慢变黑,太后、皇后、夫人们就这样坐在殿内,话题不知不觉变了又变。

从育儿开始,讲到小园的花、小灶的饼,小儿的病,又讲到皇后幼时长牙发烧,哭哑了嗓子,太后亲手调了桂花膏,只一小勺,便抿得她破涕为笑。

平日里略显冷清的皇室深宫,在众妇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成了烟火温存的巷陌人家。

圆月升起。

太后、皇后领着一众夫人们一齐到小园中赏月。

没有哪一日的月亮比今日更圆,比今日更亮了。

太后望着圆月,忽然说:“月儿真圆,盼陛下能早日从前线归来,不再风尘奔波。”

随即又环顾众夫人,笑道:“愿随征儿郎们也都安然无事,愿四海早日一家,万户同此团圆。”

皇后则望月恍惚,脑子里浮现天子的身影,响起天子的声音,自打成为太子妃、成为皇后,她还是第一次与良人分别如此之久。

天子亲征得胜后,大家都在说,天子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作为枕边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天子,她不明白天子为何陡然变性,做到了以往绝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种变化,有时候让她惶恐。

如果不是天子不时给她写信,从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