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实地考察(2 / 3)

拿九稳,志在必得了。”

大小苏齐齐摇头。

“那定是诸子百家及其注疏都已烂熟于心,不必再温习了。”

兄弟俩摇头不止。

“子由!”

苏洵陡然提高声量,手中荆条劈空一响!

苏辙双股战战,立刻回想起幼时被戒尺支配的恐惧。

“‘仁者先难而后获’,何解?”

老苏一言不合便考校学问。

苏辙冷汗涔涔:“谓……谓……”

他发誓他昨夜才温习过《论语》,但不知怎的,大脑忽然一片空白,竟是什么也想不起来。

“子瞻,你来答。”

苏轼冷静作答:“语出《论语》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安国注:‘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爹爹教训的是,孩儿知错。”

“你何错之有?”

“孩儿今日妄图先享乐而后治学,有违圣训,委实不该。孩儿回去定当闭门思过,反躬自省,绝不再犯!”

这套丝滑的小词,从小到大说过不知多少次,苏轼张口即来。

说罢抬眼偷看,见父亲下颌微动,心知自己顺利过关,于是垂首快步朝自己的房间走去。

苏辙面色煞白。

不怕答不上来,就怕别人答上来,哥哥一张口便是标准答案,简直不给弟弟留活路!

他试图蒙混过关:“我也知错了。”

语毕抬脚想溜。

“你站住!”

苏洵板起脸,声色俱厉:“伸手!”

苏轼不敢回头,只听见身后传来弟弟颤抖的声线:“爹爹,你听我解释……嗷!”

是夜,兴国寺僧众皆闻西厢客院传来诵经声,间或夹杂着些许抽气声。

……

“当——”

五更一至,寺庙的钟声准时将这座繁华的城市唤醒,头陀敲打着铁牌沿街循门报晓:“天色阴晦!”

赶早入市的百姓闻声而起,各处城门都开了,吊桥也已放下。

酒店点起灯烛,粥铺饼铺竞相开张,茶铺也早早支起摊儿。

瓠羹店史二娘的小儿正卖力拉客:“买瓠羹,饶骨头!”

万家馒头前排起长龙,挑扁笼的小贩沿街叫卖,满载货物的太平车和骡马络绎不绝。

沿着御街,从龙津桥到大内南门的路段上,桌案之声远近相闻,叫卖之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吴铭只有一个感受:卷,太卷了!

在公元1056年的开封,不曾见过凌晨四点的天空,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