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这是谁的男人?(1 / 3)
音乐之路,是沈善登永远的痛。
这个年代歌手比演员赚的多,最早的最早,05年考入北电之前,沈善登打算,先做到顶级歌手,然后等粉丝电影兴起,跨界做导演。
只可惜出身未捷身先死。
03年重生之初,自持有大爆曲在手,打爆周王林陶不在话下。
事实不是并非如此,而是截然相反。
“网络歌手”“非主流的”帽子扣了上来。
听歌的歌迷都要被嘲笑。
明明利用互联网进行歌曲创作,比传统渠道更潮流,但就是被塑造成了low。
明明歌曲听众上千万,却依然是非主流。
现在回想,还是利益使然。
网络歌手最可怕的是踢开了唱片公司的渠道,歌曲走红凭借互联网传播。
如果网络歌手还能获得同等地位,特别是通过商业走穴赚钱,不输唱片公司歌手的收入,唱片公司就完蛋了。
而在眼下,流行歌手方面,又有地域之分,在超女之前,偶像歌手,吸引年轻歌迷的流行歌手,是港台圈子的天下。
沈善登被打懵逼后,才后知后觉,他是被“防爆”了。
后世,粉圈有“防爆”行为,通过恶意手段打压自家偶像的竞争对手。
而行业竞争,圈子竞争,也会通过种种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护城河。
大陆三大导熄火,古装大片成了港台导演盘中餐,连商业片也是对方在掌握。
更早城市化的港台,营销手段远远领先于如今的大陆。
娱乐圈港台如今力量很大,流行歌手如此,电影领域也是如此。
沈善登吃了亏,自然要长记性:“这一次一定不能再掉坑了,中影在传统渠道的实力不用怀疑,但炒作、营销,就不是中影擅长的。我们要补上这块。”
马有德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板,你看这样可不可以,以公司为骨干,再动员你的歌迷粉丝,组织歌友会,引导评论,宣传电影。你迈入导演领域,对于歌迷来说,是很提气的。”
“可以。”沈善登表示同意,又补充道:“今时不同往日,《督公》项目是中影的重点项目,有韩厂长支持,现在我也算北电的优秀学生代表,我们这边的媒体,多多少少会给面子。”
沈善登吸取教训不假,但也不会妄自菲薄。
“堂堂正正,围绕电影宣传这个中心,让大家知道有一部《督公》电影拍摄了,要让人知道我们这部电影存在,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我们不是为了打败谁,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