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山外有山(3 / 4)
被自己叫起来,那头都恨不得给埋到地里,今日怎么一个个的如此积极?
李世民本来是打算最早起身回答的,可看到众人这个样子,他却不愿意再抢先了,他要等到这些人说完,最后一个去说。
郑法贤迟疑的叫起了坐在面前的第一个人,那人,正是郑元瑞。
郑元瑞起身之后,便开始自信的讲述起了‘述而不作’。
“大道在于天地之间,圣人只是叙述其中蕴藏的道理,并非是他自己所创作的.”
“故而圣人不过是发现了天地之间存在的道理”
郑元瑞说的相当自信,就等着老师来夸赞自己。
郑法贤起初确实一惊,可很快他就发现了是怎么一回事,这肯定是跟李玄霸请教了,实际上,郑法贤也从来没有反对过他们请教,他甚至盼着有人能直接跟自己请教。
但是这些傻子们,宁愿去问同窗,也不知道来问自己
不过,能询问别人,交流学术观念,这已经算是一个进步了,他也没有训斥的念头。
等到郑元瑞说完,他轻声说了一个好字。
这已经是让郑元瑞格外激动了,上学这么多年,头次被夸了,在他之后,其余的弟子们纷纷起身,所说的东西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围绕着自然啊,大道之存啊,看得出,他们抄的都是同一个人。
李世民仰起头来,眼里多少有些不屑。
郑法贤对这些人也都较为纵容,没有训斥,众人很快就说完了,也就剩下李家这三人,郑法贤自动跳过了李元吉,这个在他看来已经是不可救药的弟子,直接看向了李世民。
“世民,你来说。”
“我想最后再说。”
“你现在就说!”
李世民无奈,他看向了众人,清了清嗓子,“自圣人讲述了道理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进行改进,因为一切都是会改变的,道理不能不变,只有能适应当下,能应用起来的道理才是真的道理。”
“述而不作,是因为圣人也知道自己的道理不能应用千世万世,往后总有人会继续发展他的学问”
在听了十几个重复的答案之后,李世民的答案让郑法贤瞬间有了精神。
他上次就做到了跳出山水看智仁,而这次,他甚至更进了一步,懂得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学问了。
圣人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重要,让圣人的话能按着自己的想法变得有道理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就围绕着历代学问的改进,将圣人的意思扭曲成为代代更新,不必定死。
“好,好,好,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