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以载人航天过关的李校长,转身就被(7 / 8)
让学校赶紧给校企联合办安排办公室,调配好人员,部里领导会跟他一起来学校考察。
学校一帮领导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无奈之下,只能找到谢威。
哪知道,谢威没得到学校领导不插手的承诺,根本不管。
“领导,学校发展是校领导需要考虑的。作为学生更需要考虑学习的事。实验班的学习压力很大。”
“……”
如同滚刀肉的谢威,让两人很无奈。
“领导,过氟烷基化物理化分析已经完成,生产配方跟工艺也完善了,我这两天得去沪市无线电14厂一趟。”
为了不被领导天天麻烦,谢威索性决定这两天就去沪市。
“搞定了?”
张鸣秋惊喜地问谢威。
“对,我生产了一批,去了那边就可以立即投入实验。”
谢威点头。
原本没打算这么快过去的。
无线电14厂的生产质量提升,效益会提升很多倍。
谢威一直考虑以此为契机,跟沪市无线电14厂谈合作、分利润的事。
8位通用芯片的市场缺口很大,搞出来后,每年的利润会比效益最好的沪市元件五厂都高很多。
谢威不可能让校企办放弃如此大的一个利润来源。
更重要的是后续得想办法影响到14厂甚至沪市仪表局的决策。
再等一两年,国际芯片进入国内市场,产能太低、成本太高,发展跟不上的14厂,为了生存下去,会转向生产彩电显像管甚至黑白显像管!
整个沪市基础良好的集成电路产业,会在未来几十年被国际市场给冲击得七零八落……
“先不着急去沪市。校长把情况向部里做了汇报,部里领导表示会找一机部把无线电14厂从沪市仪表局划归学校……”
刘德宝高兴地告诉谢威。
谢威愣了。
李瑞的操作,出乎他的意料。
这难道就是李瑞不愿意对校企办权利放手的原因?
14划归学校,在这年头没有多少问题。
14厂虽然研制出了1024位移位存储器,跟国外几乎没有代差,甚至比在80年代才通过欧美技术转移才获得相关技术的日韩先进不少,可生产质量太差、成本太高,产品市场规模不大,全厂每年盈利只有二十多万。
根本没法跟在65年制造出国内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元件5厂比。
现在的元件五厂,每年利润超过1500万。
元件五厂才更适合生产谢威所需芯片。没有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