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钱的事情搞定,可以安心搞研究了(4 / 8)

取成为改革试点?”

“当时胡局长认为红光厂不符合试点的政策……要不然,谢建国同志也不会……”

“国家号召探索改革道路,红光厂从最初发不出工资到后来自力更生,现在更是为国家获得了宝贵的外汇,他们不当试点,谁当?不仅要当试点,在政策跟资金等方面需要对红光厂的发展有所倾斜,更要号召所有下属单位向红光厂学习……”

“感谢领导!”

领导做出了指示,魏国幍顿时高兴起来。

回到工业局后,由于胡春林被抓,连带着工业局不少跟胡春林一伙的也被抓,虽然还没有上级的文件,连代理都没有的魏国幍,在整个工业局已经没有任何掣肘了。

魏国幍亲自带着王征等人去看守所把谢建国接了出来。

“上面给了红光厂试点,政策跟资金都将会有所倾斜,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放手地干了!”

“虽然外贸订单不少,我们的产能太少啊。从银行贷款买设备,产能建设太慢……”

谢建国摇头叹息。

魏国幍知道他想干什么,笑着说道:“政策倾斜,是上面能给的所有政策支持。既然红光厂是试点单位,而现在红峰厂厂长罗诚业因为违纪等问题,加上厂子几个月没有生产,工资都发不出。他们产能是不错的,尤其是刚建设了新的生产线……”

于是乎。

短短几句话,规模差不多是红光厂3倍的红峰厂,直接被红光厂吞并。

至于以小吞大,红光厂能否消化得了,那就是谢建国的事情了。

工业局内部的单位相互合并、重组,对魏国幍来说,反而是好事。

下属单位实力越强大,作为领导的越有话语权。

谢建国更是不在意。

对他来说,从红峰厂仿制红光厂的产品开始,他就在谋划吞并红峰厂了。

红光厂要想快速发展,靠着常规的道路根本不行。

生产线建设需要的时间太长、资金成本太高,甚至熟练技术工人的培养,也需要太多的时间。

按部就班发展,怎么能赶上儿子的成长?

按照谢建国的想法,他需要在儿子大学毕业时候,把红光厂打造成一个拥有超过万人干部职工的超级大工厂!

那时候,儿子即使回到厂里,也能有非常好的未来。

吞并红峰厂,只是第一步。

“……亏得你还给我说是你想着我辛苦了这么多年忍痛给我买的,谢建国,你的良心不会痛么?”

见丈夫回来,刘梅竭力隐藏着内心的喜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